美軍研發「空氣取水」黑科技! 重塑戰場後勤模式
▲美軍士兵。(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張靖榕/綜合報導
美國陸軍正在與民間企業合作開發一項創新技術,可以「從空氣中取水」,目的是爲在缺乏水源的環境中執行任務的士兵提供穩定飲水。這項技術效率遠高於一般除溼機,且能源消耗極低,未來若廣泛應用,將可能重塑戰場後勤補給模式。
《防務新聞》(Defense News)報導,美國陸軍工程研究與發展中心(ERDC)與AirJoule科技公司於10月7日簽署爲期三年的合作研發協議。雙方將結合AirJoule的空氣取水技術與陸軍的「奈米電網」(nanogrid)能源系統,打造可在極端環境下產出潔淨水的新裝備。
AirJoule執行長喬瑞(Matt Jore)指出,「我們的系統能在地表或地下水受污染,甚至無水源的環境下運作,這次合作將協助部隊穩定取得純淨水源,我們非常期待與ERDC的技術整合。」
AirJoule技術的原理類似除溼機,但效率更高,透過從空氣中萃取水氣,再轉化爲飲用水,耗能極低。該系統所用的金屬有機骨架(MOF)材料可吸附超過其重量一半的水氣,是技術核心。
$AIRJ AirJoule Technologies and the U.S. Army Engine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to Collaborate on Atmospheric Water Generation Using Waste Heathttps://t.co/j6ywBwIa8V
陸軍的「奈米電網」系統則於今年1月公開,主要依賴氫燃料驅動,可在不倚賴傳統電網的情況下靜音運作。若將此能源系統與AirJoule取水技術結合,未來部隊在偏遠或戰地環境中將能自給水源,減輕補給壓力。
乾淨水源在戰場向來至關重要。二戰期間,美軍第75遊騎兵團前身「麥瑞爾突擊隊」(Merrill’s Marauders)於緬甸叢林作戰時,因飲水污染造成嚴重脫水與疾病,有人甚至砍竹取水;在裴裡琉戰役(Peleliu)中,也曾出現部隊誤飲污染油桶水與積水而中毒倒下的情況。
即便現行部隊已有攜帶式淨水設備,但操作流程繁複、仍需依賴既有水源。以密蘇里州陸軍國民兵第935航空支援營(935th ASB)爲例,他們今年5月於多國演習中部署淨水小組,需經四道過濾程序與加氯處理,才能產出可飲用水。
相比之下,AirJoule僅需空氣即可產水,不僅能簡化操作,也能大幅提升部隊的機動性與自給能力,未來有望成爲軍事行動後勤補給的新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