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研發「不需要也用不到」M10坦克 成採購體制失敗縮影
2024年8月3日,北卡羅來納州空軍國民兵的C-17運輸機成員,在研究評估了一輛陸軍M10布克戰車。(DVIDS)
美國陸軍近年研製的新型戰車M10「布克」(Booker)原本設計用於支援空降部隊,卻因過於繁瑣的需求演變流程,這款理應是「輕型戰車」定位的專案,最終卻車身過重、難以部署,甚至無法通過肯德基州坎貝爾堡多數橋樑,如今成了軍方採購流程僵化與失能的代表。陸軍技術長總結,美軍總算學會說「不」,不再看着「不對的東西」搞個二、三十年。
美國軍聞網站Defense One報導,陸軍技術長亞勒(Alex Miller)坦言,M10坦克的誕生不是因爲研發失敗,而是軍方提出需求的流程本身是一個「慣性怪獸」(monster of inertia),即便發展方向錯了,卻沒有人願意喊停、重來。他指出,這反映的是:「程序服膺於自己,而不爲了整個部隊發展。」。
2024年4月18日,陸軍M10布克戰車進行射擊展示。(DVIDS)
2013年,82空降師向陸軍提出需求,希望能有類似已經退役的謝爾登輕坦(M551 Sheridan)的輕型可空投戰車。不過,陸軍很快發現當代具相同火力與防護的戰車根本無法塞進C-130運輸機。儘管如此,計劃仍持續推進。
到了2015年,陸軍放棄空投與C-130運輸要求,改以 C-17 爲主,並正式啓動「機動防護火力」(Mobile Protected Firepower, MPF)計劃。米勒表示,一旦取消空投能力「這輛車就不再是爲了幫助步兵,而只是另一臺主戰坦克」,機動性也大幅下降。
2024年8月3日,北卡羅來納州空軍國民兵的成員在將M10布克戰車其裝載到C-17 運輸機前,仔細研究車輛。(DVIDS)
直到2023年坎貝爾堡準備接收M10時,才發現基地多座橋樑根本無法承重。而更令人沮喪的是,連空軍也改變了裝載限制,C-17原本能載運2輛M10,現在只能載1輛,嚴重影響部署效率。
M10坦克重約42噸,遠重於16噸的謝里丹輕坦,雖然比70噸的M1艾布蘭主立坦克輕,但問題在於M10不僅重,而且搭載1990年代的地空無線電(SINCGARS)通訊系統;雖然國防部早就想汰換,但15年與150億美元的「聯合戰術無線電系統」(JTRS)開發失敗後,陸軍仍卡在舊技術中。
而且因爲採購規範,只要成本增加超過10%,就必須重新審查需求,導致陸軍被迫繼續採購原訂的504輛;而2022年「再度更新」需求時,還取消了無人或半自動操作能力,與當前國防部大力推動的自主武器(Autonomous)技術脫節,還不如買M1A3主力坦克。
米勒強調,陸軍已痛定思痛,改革需求審查機制,如今每項重大武器需求必須先通過120天試行期,確認能達成技術與預算目標,否則就會被取消。
他說:「我們終於開始學會說『不』,而不是讓一個錯誤的計劃持續20或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