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售積欠逾6100億武器 WSJ:若順利交付「臺灣國防預算」會更高

▲空軍射擊愛國者二型飛彈。(圖/國防部提供)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華爾街日報》28日一篇社論指出,臺灣總統賴清德宣佈,2030年前國防預算提升至GDP的5%,希望向華府表明,自己是一個值得美國支持的安全夥伴。不過,這卻受到美國對臺軍售積欠嚴重影響,如果美國確實運送武器,臺灣的國防預算可能更高。

賴政府計劃,2030年前國防支出達到GDP的5%,其中明年國防預算將佔GDP的3.3%,與今年的2.5%相比大幅成長,甚至已接近北約3.5%的最新軍費目標,顯示臺灣致力於「透過力量實現和平」。

不過,儘管烏俄戰爭可能讓習近平對臺動武更加謹慎,他仍未放棄把臺灣納入統治。考慮到習近平要求解放軍在2027年前完成備戰,在面對生存威脅時加大威懾的方面,臺灣所採取的行動,依然太過遲緩。

▲解放軍在臺灣周邊頻繁軍演。(圖/路透社)

根據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統計,美國對臺軍售積欠(backlog)情況嚴重,尚未交付的武器價值超過200億美元。美國海軍退役少將蒙哥馬利(Mark Montgomery)認爲,如果美國改善外國軍售程序,每年交付更多武器,臺灣的國防支出或許很容易達到GDP的4%。

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今夏進行26輪臺海封鎖兵推,結果顯示幾乎所有情況都會造成傷亡,臺灣天然氣恐怕在約10天內耗盡,部分情境下會爆發實彈交火,「美國損失數百架戰機和數十艘軍艦」。

美國印太司令帕帕羅(Samuel Paparo)今年稍早也警告國會,「北京在臺灣周邊的激進軍演不只是演習,而是強制統一的預演。」不過,西方似乎尚未準備好面對潛在的臺灣危機。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川普政府無法在臺海成功展現威懾力量,其他優先要務與政績,都將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