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將領曝陸建飛彈擊殺網 衛星精準加持更要命

解放軍東部戰區火箭軍對臺灣東部外海預定海域實施火力突擊的資料照。(新華社)

美國高級將領說,中國軍方發展出更復雜的「擊殺網」(kill web),使飛彈對美軍構成更致命的問題。

《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2日報導,美國太空軍作戰部長薩茲曼(B. Chance Saltzman)上週在參議院撥款委員會(Senate Committee on Appropriations)的聽證會中指出,解放軍已部署了衛星支援的太空目標定位系統,而這種「擊殺網」大幅提升瞭解放軍武器的射程與精確度,使美國及其盟友在印太的軍力面臨更大風險。

他強調,太空軍若與中方爆發衝突,將面臨擊敗這「擊殺網」的艱鉅任務。薩茲曼5月在《政治》(POLITICO)新聞網安全峰會上也提到這問題,說明所謂的「擊殺網」,是由數以百計衛星組成的感測網,能即時更新並提供高品質的目標資訊,對美國軍力構成重大威脅。

中方火箭軍近年來大力投資新型武器,美國國防部的中國軍力年度報告指出,中方的飛彈庫存與發射器數量持續增加。其中東風-26彈道飛彈因射程可達距離北京約3,000英里(約4828公里),並具備反艦能力,俗稱「關島快遞」(Guam Express)或「關島殺手」(Guam Killer),與東風-21D並稱「航母殺手」(carrier killer)。其他引起五角大廈關注的,還有東風-17與東風-27高超音速飛彈、能輕易打擊臺灣的東風-15短程彈道飛彈,以及如東風-5、東風-31和更先進的東風-41等可攜帶核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此外,不僅彈道飛彈,中國的巡弋飛彈也構成威脅。

五角大廈去年在中方軍力報告中評估,解放軍打算利用人工智慧(AI)與機器學習技術,提升飛彈感測器的精準度,這將進一步提高其殺傷力。此外,提升情搜與目標標定能力,也能增進飛彈的準確性。

例如,偵察無人機與超過470顆情監偵(ISR)衛星,這些資產是「擊殺網」的要素,能將關鍵資訊傳輸到指揮控制中心,以決定攻擊目標與方式。薩茲曼說,這種「擊殺網」是傳統「擊殺鏈」(kill chain)的進化版,跨系統與領域的聯通性更高,並更能抗干擾。美國空軍領導層在聽證會上強調,美方正積極發展自身的「擊殺網」,強調需要投資從傳統平臺、通信設備到人工智慧與武器系統的各層面,以打造強大的長程「擊殺網」,能在最激烈的作戰環境中發揮效用。

中國的「擊殺網」整合了太空、陸地與海上的感測器、衛星與武器系統,形成一個快速反應的指揮控制網。報告指出,中國擁有超過900枚可打擊臺灣的短程彈道導彈、400枚可覆蓋從日本到印尼第一島鏈的陸基巡弋飛彈、1,300枚可打擊第二島鏈的中程彈道飛彈、500枚可達阿拉斯加與澳洲部分地區的中遠程彈道飛彈,以及超過400枚可全球投送核武的洲際彈道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