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漿菌頑抗 第二線抗生素壓制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蘇𫐄。(書田診所提供/李念庭臺北傳真)
6歲的小樂高燒39度、有明顯咳嗽、輕微鼻涕及喉嚨痛,就醫檢查後發現喉嚨輕微發炎、胸部有明顯喘鳴聲和痰音,懷疑是黴漿菌感染,給予第一線抗生素治療3天。但回診後,體溫仍有38度,胸部左側浸潤增加,黴漿菌快篩呈陽性反應,改給予第二線抗生素治療,3天后症狀改善、體溫也恢復正常。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蘇𫐄說明,黴漿菌爲兒童社區型肺炎常見病原菌,主要透過飛沫傳染,好發於學齡兒童,但各年齡層都可能感染,目前沒有疫苗可預防,且無法終生免疫,可能重複感染。
黴漿菌感染常見症狀包含發燒、咳嗽、喉嚨痛、鼻炎及頭痛等,症狀可持續1至4周,部分患者可能會有中耳炎、肋膜積液、肺膿瘍等併發症,氣喘患者也常因黴漿菌感染導致氣喘惡化。
蘇𫐄指出,黴漿菌感染會給予第一線抗生素治療,但近年第一線治療的巨環內酯類抗生素,抗藥性有增加趨勢,研究指出,目前抗藥性菌種比例超過50%,因此若治療48~72小時仍有發燒或症狀惡化,就可能要更換第二線抗生素。
蘇𫐄提醒,預防黴漿菌感染,要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戴口罩,同時提升個人免疫力,飲食均衡、睡眠充足,降低感染風險。若兒童出現發燒、久咳症狀,懷疑黴漿菌感染,除了醫師臨牀診斷,快篩檢測可以協助快速找出病因,一旦接受抗生素治療,應遵照醫囑完成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