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債務攀升造成公債利率上漲? 經濟學家有「新看法」
▲川普總統對世界各國開徵「對等關稅」後,關稅收入超乎預期,每年關稅收入估計可能超過5,000億美元。(圖/路透)
●文/三普經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日前表示,川普總統對世界各國開徵「對等關稅」後,關稅收入超乎預期,每年關稅收入估計可能超過5,000億美元,較先前估計的3000億美元高出許多,因此國會預算辦公室上調川普關稅措施帶來的聯邦收入預估,預測未來10年聯邦政府赤字將減少4兆美元(含3.3兆債務及0.7兆利息支出),而非原先認爲將增加3.4兆美元,這一發展應該會增添投資人對持有美債的信心,有助於壓抑長債利率水準。
川普一連串反市場舉動 是否「得不償失」有待時間證明
儘管如此,美國上訴法院判定「對等關稅」違法,加上《大而美法案》的減稅及增加政府支出所帶來的財政衝擊,以及經濟情勢一旦降溫等變數,都可能對未來美國財政赤字的帶來不確定性,因此投資人此時仍無法吃下定心丸,重新恢復對美債的信心。
然而,8月底在美國懷俄明州的傑克森洞(Jackson Hole)全球央行會議,其中一場論壇的主軸是探討人口結構與財政永續之間的關係,論文發表人爲哈佛大學教授Ludwig Straub,他的主要結論是隨着人口老化,美國會越來越「日本化」,稅收停滯,但政府支出持續上升,因此債務將不斷上升,對美債利率形成上升壓力。
但相對地,因爲人口老化,對美國資產的需求增加,因此形成對公債市場的支撐,抑制利率上揚。因此他總結,美國政府債務佔GDP比重可能到2030年時將攀升至250%,相較2024年的120%,然而公債利率仍將位於可持續水準,不會大幅攀升。
這真的是太神奇了,如果真的如Straub教授所言,長債利率不會隨債務攀升而上揚,那麼投資人應該勇於加碼投資公債,川普政府也不用搞個「海湖莊園協議」、「對等關稅」、及「天才法案」等各種方式來改善財政赤字問題,只要讓美國人繼續老下去就行了,這其中的奧秘究竟在那裡呢?
首先,利率水準的高低,根據可貸資金理論,是由資金的供給者(即資產的需求者)與資金的需求者(資產的提供者)來決定。當資產的需求增加時,利率將下降。反之,當資產的供給增加時,利率將上升。
市場擔心美國財政赤字對公債利率的衝擊,其實是隻看到了公債供給的增加,因此擔心公債利率將上揚,但卻忽略了影響美國公債需求的各個因素,其中人口結構老化將增加對固定收益產品的需求,因而產生壓抑公債利率的效果。
此外,貧富差距擴大、國外對美國資產的淨需求增加、以及生產力成長下滑等因素,也將導致對資產的需求增加。根據實證資料,從1950年至2024年,資產需求增加的速度遠大於資產供給的速度,因此即便美國的財政赤字過去75年來不斷惡化,但利率卻呈現下滑趨勢,即便目前的公債利率水準,從歷史的正常標準來看,仍屬偏低。
總結來看,作者並非鼓吹美國財政赤字可以無止境的惡化下去,只是點出財政改革的急迫性可能沒有那麼急迫。從日本的經驗來看,日本政府的債務高漲似乎也沒有造成日本公債利率大幅上升。
然而,該篇論文的評論員哈佛教授Karen Dynan指出若公債利率上升2個百分點,將造成財政負擔大幅攀升,光支付利率費用可能就將佔GDP比重4個百分點,約略相當於一年多負擔1.2兆美元的負擔,因此對財政的可持續性,可能不如作者樂觀。
其次,如果外國投資人對美國資產的需求下降、政府支出伴隨着人口老化而導致醫療支出有過度增加的風險、另外個別事件如單次公債發行不順、國會對調高舉債上限的政治僵局等,都可能引發對資產需求的下降。
從這個角度來看,川普「對等關稅」、逼迫聯準會降息等一連串反市場舉動,可能讓外國投資人喪失對美國資產的興趣,會不會得不償失,反而讓美國公債利率上揚,就有待時間來證明了。
▼川普一連串反市場舉動,可能讓外國投資人喪失對美國資產的興趣,會不會得不償失,反而讓美國公債利率上揚,就有待時間來證明了。(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