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中國左右施威 臺灣悲情九月天!
▲北京以閱兵和上合峰會展現硬實力,美國川普政府則以高額晶片關稅和產業對臺施壓出手。(圖/路透)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九月,本應是天氣從炙熱轉爲溫煦的季節,但臺灣卻像被兩股強權陰影籠罩的「悲情九月天」。北京以閱兵和上合峰會展現硬實力,美國川普政府則以高額晶片關稅和產業對臺施壓出手。來自左右兩端的夾擊,使得臺灣陷入兩面作戰的困境。
北京奪取話語權 對臺灣是一記冷酷警鐘
九月三日,北京大閱兵震撼登場。北京長安街上,新武器亮相、坦克轟鳴、戰機呼嘯,習近平站在紅旗轎車上高呼「同志們好!」這一幕,既是權力的加冕,也是對世界展現戰力的宣告,劍指臺灣自不待言。
「九三閱兵」正是要篡奪抗戰勝利的話語權,將中共描繪成民族救星,淡化國民黨的主力地位,重塑歷史敘事。這不僅是對國內民族主義的煽動,也是對臺灣歷史記憶的搶奪。
習近平透過鋼鐵洪流與戰機編隊,發出三個訊息,對美國發出中國有決心、有實力與美國霸權硬碰硬對抗;對日本發出修憲強軍必遭中國強力抑制;對臺灣則展示軍事實力,要臺灣清楚:購買再多美製武器,也抵擋不了中共的武力威逼。當民進黨政府刻意用「終戰」取代「抗戰勝利」,正好給了中共空間,強化其臺灣逃不過北京緊箍咒的政治宣示。
在抗戰閱兵之前,北京又藉上合組織峰會,積極拉攏俄羅斯、印度、土耳其、伊朗、北韓等國,企圖營造威權國家朋友圈,發揮地緣政治的磁吸效應,顯示北京在全球重塑新秩序,藉以向美國霸權挑戰的國際實力。
上合組織與金磚國家相互呼應,逐漸成爲抗衡美國的集體平臺,中國大陸利用經濟實力與市場吸引周邊14國中的11國領導人出席,這種「地緣磁吸」效應,顯示中共在亞洲的霸權地位。
對臺灣而言,這是一記冷酷警鐘,宣示國際政治不只是價值聯盟,而是硬實力的競逐;當區域國家紛紛調整方向,疏遠美國而向中國靠攏,則臺灣的外交空間將愈發壓縮。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丁、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3日登上北京天安門廣場閱兵。(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美國奪取產業鏈 對臺灣毫不留情、直戳要害
北京的閱兵是震耳欲聾的戰鼓,華府的關稅則是直戳要害的利刃。川普主義的核心信條是「世界是一場零和博弈,誰得的少誰就是輸家」,因此對臺灣毫不留情。
近期川普揚言對晶片課徵高達300%的關稅,這已不僅是貿易保護,而是「產業重構」的強制手段,迫使供應鏈迴流美國。臺積電因在亞利桑那州巨資設廠,有望獲得豁免,但廣大中小型代工廠、封測廠、材料商卻被推入生死邊緣。美國擺明態勢,不在美國投資,就得吞下高額關稅;若被迫外移,又將削弱臺灣長年累積的產業與人才羣聚效應。
賴清德政府極盡討好美國能事,但美國對臺壓榨臺灣的毫不手軟,意圖榨乾臺灣。川普政府對臺課徵高關稅,逼迫臺灣全面開放市場,並且揚言對晶片課徵高達300%關稅,迫使供應鏈迴流美國,相關廠商陷入生死存亡邊緣。
這不僅是美國對臺灣的經濟制裁,更是產業的結構性重整,加上新臺幣匯率劇烈波動,出口產業遭到關稅與匯率雙重剪刀的夾擊。後遺症已經呈現,一些工廠的勞工被迫「做四休三」,中小企業更是雪上加霜。對川普而言,臺灣只是棋子與工具,美國產業振興與國家安全才是首要。
在這個九月天,臺灣同時面對來自兩岸與太平洋兩端的壓力。來自北京的軍事恐嚇與歷史戰雖非新的起點,但透過閱兵強化「武力統一」的訊號更加鮮明,並透過歷史敘事戰奪取道德高地。
至於來自華府的產業綁架與經濟勒索,臺灣產業在高關稅壓迫下,不得不屈從赴美投資的要求,實質上是要把臺灣半導體的核心能力「去臺化」。
另一方面,臺灣承受更大的區域格局縮減造成的外交孤立壓力,上合峰會的磁吸效應,顯示亞洲鄰國正在重新調整方位,臺灣的外交困境更加顯眼。
賴清德政府剛在「大罷免」中遭受嚴重挫敗,內政憂患之際,又承受外部沉重壓力。如果不能痛下決心,誠實面對國際現實,調整「美國保護」或「反中抗中」的既有路線,並且勇敢地與美國周旋,抵禦其掏空臺灣的圖謀,推動產業升級,保住在地研發,避免核心外流,則臺灣危殆不知將伊于胡底。
「美國與中共左右施威,臺灣悲情九月天!」這不只是無謂的感慨,而是響亮的警鐘。北京要奪取話語權,美國要奪取產業鏈,兩者都將持續加壓,逼迫臺灣就範。
臺灣的生存發展已經進入非常時期,如果仍抱着「抗中」或「依美」的幻夢,只會淪爲國際強權的籌碼,最後走投無路。
唯有正視現實,重建經濟與軍事韌性,放寬國際視野,並尋求和平之道,臺灣才能走出悲情,在風暴中挺住,並找到未來的希望。
▼臺灣的生存發展已經進入非常時期,如果仍抱着「抗中」或「依美」的幻夢,只會淪爲國際強權的籌碼,最後走投無路。(圖/總統府提供)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獲授權,轉自在「美麗島電子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