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優先”奪不走各國發展權利

4月9日,美方對約60個貿易伙伴徵收的更高關稅生效,包括對華加徵104%的關稅,這無疑是對世界貿易體系的嚴重挑釁,直接衝擊全球產業鏈穩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對此表示,中國人民的正當發展權利不容剝奪,中國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不容侵犯。同日,中國政府發佈《關於中美經貿關係若干問題的中方立場》白皮書,指出近年來美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擡頭,嚴重干擾中美正常經貿合作,批評美方以“美國第一”爲名對貿易伙伴採取關稅等經貿限制措施。美方的這一單邊主義政策,不僅是對各國發展權的粗暴侵犯,更是一種自私短視的行爲,必將遭到反噬。

發展是人類的共同追求,也是《聯合國憲章》和《世界人權宣言》所確認的基本權利,所有國家和人民都應享有平等的改善經濟社會條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權利,不存在誰優先誰排後。美國作爲全球最大的經濟體,長期享受貿易規則紅利,卻在面對自身經濟結構性問題時,選擇將矛盾轉嫁他國,這是極度自私和不負責任的。“美國優先”的邏輯,是以單邊主義和強權政治爲核心,試圖通過關稅武器、技術封鎖、產業脫鉤等手段重塑全球化規則,本質上是對世界各國普遍發展權利的粗暴侵犯和系統性剝奪。

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最惠國待遇原則和關稅約束義務,是當年由美國主導制定的多邊貿易體制的基石,也是發展中國家獲得公平發展權利的重要制度保障。多項評估認爲,關稅對一些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許多最不發達國家的打擊尤其嚴重。確保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強大韌性是很多國家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對外貿易是一國融入全球化進程的重要途徑,然而,如今美方卻在這條路上搶先設置“閘機”和“收費站”,甚至妄圖把其他國家的發展權“壟斷和操控”在自己手裡,這不僅是歷史的倒退,也是對人類共同價值的背叛。

美國的單邊主義行徑已招致廣泛國際反制。面對美方對華無理加徵的“對等關稅”,中方堅決反制,宣佈從4月10日中午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84%的關稅,兌現“奉陪到底”的諾言,並展現維護多邊貿易體系的決心。4月9日,歐盟27個成員國投票表決通過對約210億歐元美進口產品徵收25%關稅的反制措施,以報復美對歐鋼鋁關稅;同天,加拿大對美國汽車對等徵收的25%關稅正式生效。可見,即便是傳統盟友也不願爲“美國優先”埋單,這種離心傾向揭示了一個現實:破壞全球化的“美國優先”政策註定無法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和支持,只會令美國深陷孤立,其國際信譽和道義形象的下滑將難以避免。

華盛頓幻想通過高樹關稅壁壘重塑全球經濟格局,卻低估了自身對全球產供鏈的依賴和其他國家經濟的韌性。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美國優先”甚至首先損害的是美國人民的發展權。高關稅政策致使美國進口原材料成本上升,不僅無助於振興製造業,反而導致中小企業利潤縮水甚至大規模破產。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的一項研究顯示,2018年後的3年間,美國因發動貿易戰損失了約24.5萬個就業崗位。“美國優先”奪不走各國發展權利,而只能淪爲“自作自受”的代名詞。

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公道意味着尊重各國的發展權,意味着在WTO框架下通過對話解決分歧。美國以“對等”之名推行“美國優先”之實,不僅無法剝奪他國的發展權利,反而暴露了其單邊主義的短視,更凸顯了全球合作的不可或缺。以合作應對逆歷史潮流的“美國優先”政策,堅決反對各種挑戰國際共識的單邊主義行徑,國際社會才能更好維護各國公平發展的權利,真正實現共同繁榮的願景。

本文系環球時報社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