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需求減緩?廣達林百里:許多大廠仍在趕貨 目前看來需求沒變
廣達37週年家庭日今天在廣達林口總部舉行,董事長林百里表示將以全世界9個廠區,用總舖師的概念服務客戶,面對關稅戰。記者邱德祥/攝影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今日出席37週年慶時,被問及面對新的格局和下一階段的製造業有哪些挑戰?他說,在AI時代,假如AI發展有七個步驟,如今的發展程度僅只是到第二步,從第一步的ChatGPT的生成式AI,後面還有五個Step。
林百里認爲,今年觀之,現在是廣達做的還是GB200、GB300,但明後年會有十倍強大的伺服器,是否能滿足第三或第四類的AI運算所需,現在還無法估算,但「scale非常大是肯定的,廣達也已經準備好」。
他說,組裝有九大廠區,但材料也需要移動,廣達正在跟供應商進行整合,在更多客人的國家來生產和供應,但現在要建立完整的供應鏈仍然不易複製,因爲廣達的供應鏈的技術和工廠各式各樣,有PCB、線材、小元件等,非常雜、也是未來挑戰。
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則補充,未來有很多機會是廣達持續留意的,AI的發展也包括汽車自駕的方法、低軌通訊、隨身攜帶裝置產品的結合等等,都正在百家爭鳴的時候,目前都在觀察市場,也一定不落人後。
廣達資深副總暨雲達科技總經理楊麒令重申,廣達成長可期,在提前部署的情況下,目前部門內的軟硬體工程師都做了很多新的研發,會在未來的情況下慢慢讓客戶瞭解未來發展仍然可期,廣達許多重心仍會放在AI對伺服器業界的影響,廣達會繼續努力。
另外,市場憂心美國需求減緩,但許多業界供應鏈仍不斷往美國市場轉移,且美國成本也增加,林百里指出,許多大廠仍在趕貨、目前看來需求沒有變,以資料中心投資而言,四大CSP科技巨人都在互相競爭,他們的商業模式也被需要,AI發展還有許多應用、滿地開花,成本會每年大幅降低,用途也會進展到:一個普通人用AI,能跟博士用AI一樣,「我用AI以後也可以變物理博士、醫學博士」,他因此仍對AI和需求仍有信心。
他說,廣達會積極轉型爲自主研發,不能永遠做代工,自主研發相當機密,「但我們絕不能一輩子幫人家扛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