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輸慘 陸2類能源超車美綠能總和 專家嘆:不用比了
全球清潔能源的格局正以驚人速度改寫,美國在這個領域恐大輸中國大陸。(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據全球能源監測組織(Global Energy Monitor)最新數據,全球清潔能源(clean energy)的格局正以驚人速度改寫:中國大陸在一年內新增的風力與太陽能發電容量,已超過目前美國所有再生能源設施的總和。美國原本就已在這場產業競賽中,大幅落後中國大陸,而川普總統本月簽署的「大而美法案」,將再次鞏固美國「清潔能源落敗者」的位置。
CNN報導,川普本月稍早簽署的支出法案,大幅削弱風電與太陽能的稅收抵免措施。企業界警告,這將推高商業與家庭的用電成本,因爲原本電網上最便宜的電力(由風電與太陽能產生)將變得更難建設,進而被成本較高的天然氣取代。
此外,在清潔能源技術正邁向效率提升與電池儲能創新之際,政府卻撤回資金支持,等同讓該產業陷入困境。
同時,中國正積極建設高達510吉瓦(gigawatts)的公用級風光發電設施,這將加入中國現有的1,400吉瓦容量中——是美國同類設施規模的五倍。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中國氣候中心主任李碩(Li Shuo)直言:「比賽其實已經結束了。」
儘管美國的風力與太陽能發電在大型儲能電池的支援下,正逐步擴大規模,成爲電力市場中愈發重要的力量,但整體規模仍遠不及中國大陸。近年來,美國新增電力容量中大多數來自再生能源,目前在覈準等待名單中的項目中,約有85%爲風電與太陽能計劃,顯示該產業潛力仍大。
在美國,風電與太陽能開發商正面對川普總統強硬阻力。川普在「大而美法案」中大力推動取消風電與太陽能的稅收抵免措施,最終成功將補貼大幅削減,並誓言以其他方式限制該產業發展。
據非營利智庫「羅迪歐集團」(Rhodium Group)所做的模型預測,與原先政策情境相比,川普政府新法案將使未來十年內原本預計新增的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減少一半。由於風電與太陽能的建置成本上升,且必須以價格更高的天然氣填補供電缺口,這將導致美國本土所有州的電價普遍上升。
即便中國大陸的新增風光發電量已快得驚人,正在建設中的510吉瓦風電與太陽能容量仍屬驚人之舉。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中國氣候中心主任李碩(Li Shuo)表示,這個數字甚至高於部分中國分析師的預測。
撰寫報告的全球能源監測組織(Global Energy Monitor)分析師張夢琪(Mengqi Zhang)與韓雨佳(Yujia Han)向CNN表示,之所以出現這波「搶建潮」,部分原因是中國的再生能源補貼政策於6月到期,開發商急於在此之前完工以取得補助。
中國大多數風電與太陽能場址位於遠離大城市的偏遠地區。但李碩指出,在首都北京,能源轉型的現象以另一種形式顯現:路上已難以看到燃油車,多數叫車平臺駕駛均已改用電動車。李碩近期造訪北京時觀察到,幾乎所有司機都開着電動車,因爲現在再買一臺燃油車,在經濟上根本不划算。
李碩指出,氣候分析人士普遍認爲中國大陸已達到石油使用的高峰。然而,仍有一項關鍵未解的問題:陸的電力結構是否能真正轉型?儘管中方過去幾年已大規模建設風電與太陽能設施,這些綠能是否能夠取代燃煤發電,仍待觀察。
但在過去幾個月裡,中方電力需求的成長完全由再生能源供應。這意味着,儘管用電量增加,中國大陸的碳排放並未上升,沒有進一步加劇氣候變遷。
同時,在美國,電價上漲可能對經濟發展造成重大阻礙,也可能讓企業卻步,不願在美國設廠,反而削弱川普自己所宣稱的優先施政目標。由於共和黨法案導致風電與太陽能新設案減緩,再加上新天然氣電廠從規劃到啓用的等待時間冗長,羅迪歐集團(Rhodium Group)分析師班·金(Ben King)指出,一些資料中心與大型製造設施可能面臨電力供應不足的問題,「因爲我們根本沒有足夠的發電設施來支應這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