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窮臺」 賴清德配合演出

(圖/本報系資料照)

過去,我們聽到有關「窮臺」的言論,大多數來自執政黨對北京的指控。幾個月前的一個實例,就是黑熊立委沈伯洋宣稱立法院多數透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衆消費韌性特別條例》普發現金1萬元,是藍白陣營正在執行北京「先窮臺、再統一」的政策。

如果大陸真的要窮臺,以她目前的經濟發展,是否還真需要讓臺灣每年享有大幅度的貿易順差?在美國因無法忍受的相似數據必須祭出高關稅作爲迴應之際,爲何對岸卻沒有采取相關嚴厲措施?

美國前總統雷根很清楚地指出,「政府不能解決我們的問題,政府就是問題的所在。」一個以「國家隊」名義將國家資源轉給其支持者的政府;一個配合外國掏空臺灣「護國神山」的政府;一個面對詐騙橫行,讓臺灣百姓資產損失卻束手無策的政府;以及一個因意識形態作祟,讓臺灣的高等教育不能招募陸生及觀光產業無法吸引陸客的政府,不僅浪費國家資源,又無法解決問題,充分反映出雷根所言,「臺灣目前的政府就是問題所在」。

賴政府不準國人對其有所懷疑的美國,則是另一個窮臺的推手。首先,經過幾個月的談判,川普政府目前對臺灣出口徵收20%的對等關稅,比起日、韓的15%高,而後者也被迫開放美國汽車及稻米的進口。受到疊加關稅20%和新臺幣升值的影響,我國工具機產業在過去3個月對美出口平均銳減25%。此外,根據勞動部的統計,9月實施無薪假的廠商來到近400家,影響人數超過8500人,未來因農產及畜產品的被迫開放,可能還有新一波的衝擊。

其次,日、韓被要求分別對美進行5500億及3500億美元的投資,臺灣若想將關稅降到15%,大概也難逃類似的命運。賴政府表示願意在4年內對美投資2500億美元(不包括外資持股佔大多數的臺積電投資在內),遠低於日、韓的數字,很難爲美方所接受。

再者,臺積電在今年3月宣佈對美投資除原有的650億美元外,再加碼1千億美元,要興建3座新的晶圓廠、兩座先進封裝廠及1座研發中心。不過川普卻宣稱臺積電投資的金額不是1650億美元,而是3千億美元,其中是否還有蹊蹺,後續發展或可證實。總之,美國不僅要成熟製程晶片,還希望研發技術的移轉,更想將半導體供應鏈整碗捧去,當然是窮臺、掏空我國資產的作爲。

最後,美國要求臺灣提高國防預算,唯命是從的賴政府立刻做出迴應,讓明年的國防預算超過GDP的3.32%,金額近9500億元,超過社福預算的8300億元,成爲總預算最大的支出項目。雖然行政院主計總處解釋這是國防部主管預算、海巡署預算,及輔導會退除役官兵退休給付的總和,而真正的國防預算不到7千億。這個說法雖然是替政府的政策辯護,但是否又提供美方指控我們真實國防預算不到GDP3%的證據?

不僅如此,國防部長顧立雄還承諾在2030年時將相關國防預算提高到GDP5%。不過,這個數字與3月美國國防部次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及日前準國防部助理部長約翰.盧(John Noh)兩人在提名聽證會上所宣稱的GDP10%仍有距離。賴總統在國慶演說中,提到臺灣之盾(T-Dome)的防禦體系,如果這只是整合現有的防空戰備及指揮系統,應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這又是美方希望疊加臺灣國防預算,那就是在配合美國的窮臺政策、掏空臺灣!(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