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簽證新制!部分遊客「先繳保證金」才准入境 最高45萬元
▲美國將針對來自簽證逾期率高國家的旅客實施新制,圖爲芝加哥歐海爾國際機場。(圖/記者蔡玟君攝)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美國國務院宣佈,自8月20日起將針對來自簽證逾期率高國家的旅客實施新制,要求申請觀光或商務簽證者繳交5000至15000美元(約臺幣15萬至45萬元)不等的保證金,作爲簽證遵守的擔保機制。
根據4日刊登於《聯邦公報》(Federal Register)的公告,這項爲期12個月的試辦計劃,針對入境美國風險較高的外籍旅客,若成功獲發籤證,須繳納一定金額保證金。
若旅客如期在簽證到期前離境,保證金將予以退還;反之,若逾期滯留,則會被沒收。
公告指出,參與該計劃的旅客,需由指定機場入境與離境,相關機場名單將於制度實施前15天公佈。至於具體適用哪些國家,國務院尚未說明,僅表示將依據國土安全部(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每年公佈的簽證逾期資料決定。
國務院強調,這項政策旨在迴應簽證逾期所帶來的國安風險。根據2023年資料,當年經空海港合法入境美國後逾期未離境的人數超過50萬人。
此外,該試點計劃也將擴及來自「背景審查資訊不足」國家的外籍人士,或以投資換取公民身分者。核發簽證的領事官員將有權視個案決定保證金金額。
儘管領事官員原本就具備徵收保證金的權限,但根據《外交事務手冊》(Foreign Affairs Manual)規定,此權限「幾乎不會被使用」。國務院表示,這項新措施是爲驗證過去認爲保證金制度「操作上過於繁瑣、不具實際效益」的看法是否正確。
早在川普(Donald Trump)首任期尾聲,美方便計劃推動類似制度,但最終因新冠疫情導致全球旅遊停擺而未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