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敏原卻皮膚紅癢又鼻塞 醫揭真相:免疫系統可能誤判
有民衆疑惑,明明沒有過敏原,爲什麼身體每天都像在過敏?」醫師指出,這類情況,可能與近年受到關注的「IgE自體過敏」有關。本報資料照片
有民衆疑惑,明明沒有過敏原,爲什麼身體每天都像在過敏?不吃海鮮、不碰塵蟎,過敏原檢測全數正常,但皮膚仍反覆紅癢、鼻塞喘不過氣、腸胃易脹痛,甚至連睡眠與情緒都受到影響。醫師指出,這類「檢查正常、症狀異常」的情況,可能與近年受到關注的「IgE自體過敏」(Immunoglobulin E-mediated autoallergy)有關。
根據2025年發表於《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的綜論,IgE自體過敏指的是免疫系統產生IgE抗體,卻不是針對外來過敏原,而是錯把自體蛋白當成威脅,引發肥大細胞與嗜鹼性球釋放組織胺與發炎物質,造成宛如過敏發作的症狀。
臺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治醫師張家銘於臉書表示,傳統上醫界把疾病區分爲「自體免疫」或「過敏反應」,但IgE自體過敏位於兩者之間。不是花粉、海鮮、環境因素,而是「免疫系統誤判自己」,導致身體反覆陷入類過敏狀態。此現象常見於異位性皮膚炎、氣喘、慢性蕁麻疹、天皰瘡與紅斑性狼瘡等慢性發炎疾病。
張家銘說,臨牀觀察也發現,不少民衆早已在日常出現線索,包括壓力大時蕁麻疹惡化、天氣變化就鼻塞或氣喘、睡眠不好隔天皮膚加劇發炎、腸胃易脹痛、醫美后反應過度、感冒後免疫病突然加重。這並非「敏感體質」,而是免疫系統處於「備戰模式」。
張家銘建議,改善方式不在於壓制免疫,而是讓免疫系統「回到和平模式」。包括維持規律作息、修復皮膚屏障、3周飲食減法(戒糖、戒加工與酒精)、每日安排放鬆練習,及持續記錄身體狀態,找出誘發因素。
張家銘說,未來醫療發展方向,則將更重視「免疫再教育」,包括抗IgE治療(如omalizumab)與抗IL-4/IL-13療法(如dupilumab),藉由調整免疫辨識,減少不必要的自體過敏反應。
張家銘提醒,只要協助免疫重新取得平衡,多數症狀都有機會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