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技新書《原子夢》:「風能與太陽能令人失望 學會熱愛核能」
美國科技作家蕾貝卡‧圖胡斯-杜布羅撰寫《原子夢》,疏理核能對淨零碳排、能源供應的重要,並強調再生能源無法辦法環保目標。(圖/AI重繪)
隨着能源發展方向已愈來愈明朗,許多作家也勇敢表態支持核能,美國自由撰稿人圖胡斯-杜布羅(Rebecca Tuhus-Dubrow)出版了新書《原子夢》(Atomic Dreams),探討了核能作爲清潔電力來源日益普及的趨勢,並且嚴厲批評以環保爲口號的反核團體。
作者表示,綠色和平、地球之友會等環保組織的核心思想是「反核」,其實反核有兩個解釋,其一是反對核子戰爭,其二是反對原子能。這兩件事總是被連結在一起,加上核電廠事故,使得他們聲名大噪,在他們的運作下「環保主義者成了反核的代名詞」。
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溫室氣體問題逐步引起人們的關注,環保人士開始主張「風能和太陽能等再生能源,應該取代化石燃料和核能」。然而,關於再生能源的實際能力,可否提供大量、可靠、穩定電力的根本性問題,也隨之而來,但是如此重要的問題,很早一段時間沒有被真正討論。
作者強調,在當今世界,可靠的電力非常重要,她寫道:「這是不容討價還價的,無法保證這一點的政客,必然付出代價」。 2003年,加州州長戴維斯(Gray Davis)因電業自由化造成弊案與電力短缺,導致加州輪流停電和電費飆升而遭到罷免,這場罷免運動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過去65年來,核能已被證明是安全可靠的電力來源。即使是像日本福島核電廠這樣嚴重的事故,也並未造成真正重大的環境影響。事實上,與氣候變遷的末日論相比,核能的風險似乎微不足道。
作者表示「核能工業在溝通方面做得很糟糕」,但她還指出,經過這麼多年,公衆越來越意識到,重用核能的地區(例如法國和安大略省)並沒有遇到電力問題,從來沒有人認爲法國是一個「充滿放射性、疾病和死亡的可怕國度」。
作者批評環保人士長期誇大環境問題的迫切性,但是卻又鮮少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環保團體的解方總是更高昂的環保產業投資,以及更長時間的回報週期,如果無法配合,就認定是政客的無能與沒有決心。
他們傲慢地認爲,他們所鍾愛的議題,應該成爲所有公共政策的唯一追求目標,即便犧牲經濟成長也不例外。環保政策分析師諾德豪斯(Ted Nordhaus)和麥可謝倫伯格(Michael Schellenberger )共同著作的《環境保護主義的死亡》(The Death of Environmentalism)一書,就寫道:「環保人士問的不是我們能爲非環保羣體做些什麼,而是非環保羣體能爲我們環保主義者做些什麼」,可見態度有多麼傲慢。
這本書還提到,綠色反核活動家「反對技術解決方案」,反而有效地維護了現狀,而現在新一代的進步團體,則擁抱變革及基於科學的創新。
公衆對核電的支持率一直在增長,一方面是因爲電力需求超過了再生能源的供應能力,另一方面是因爲核電的安全記錄正在重新審查,而且獲得信賴。加拿大安大略省提出擴大核電的計劃,並未引發任何重大反對,就可見公衆已經接受核能。另一個例子是,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去年的民調指出,56%的美國人支持核電,這是歷年來最高的比例;誰知在四年前,支持核電的比例還只有43%。
數十年來反對核能的加州,撤銷了惡魔峽谷核電廠的退役計劃;微軟公司正在推動三哩島核電廠的退役後重啓,這是巨大的改變;需知三哩島核電廠曾經於1979年發生過那場著名的核事故,現在卻要再次使用。
顯然,公衆們意識到:愈依賴再生能源,意味着更高的能源成本、更低的收入、更糟的就業率!這與環保人士聲稱的「零碳經濟轉型並不困難甚至有益於經濟」的說法相矛盾。相對的,核電的再普及讓人們看到了能源轉型的希望。從反核的失敗,以及核電的復興我們可以看到,透過事實揭露而非恐嚇宣傳,纔是推動公共環境議題的正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