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火「給錢貨沒來」 2025欠更多!總額達6572億

美媒披露,美國川普政府與各國進行關稅談判時擬定了「談判目標」清單,包括擬要求臺灣等增加國防支出及採購更多美國軍備。畫面爲2024年漢光演習中,我軍發射FIM-92單兵攜帶式刺針防空飛彈。(圖/美聯社、國防部提供)

先前由華府智庫卡託研究所(Cato Institute)負責的臺灣軍售積欠追蹤專案(Taiwan Arms Sales Backlog Tracker),目前改由喬治梅森大學-沙爾政策與政府學院旗下的 「臺灣安全觀測站」(Taiwan Security Monitor) 接續維護,截至2025年6月的資料,積欠武器金額來到6572億元,但也是有好消息,其中1372億爲「已開始交付、尚未完成」的案件。

根據專案報告最新資料,臺灣國防部今年6月向立法院送交的「美對臺軍售案執行情形」,揭露目前軍售案的最新進展,根據報告,目前臺灣累積軍售延宕規模約215.4億美元(約新臺幣6572億元),其中約45億美元(約新臺幣1372億元)屬於「已開始交付、尚未完成」的案件。本月並無新增軍售通報,也沒有新一批武器交貨。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份報告僅節錄至今年6月的資料,審計處今年8月亦有發佈最新版「美對臺軍售案執行情形」,以下資料可能會有些許出入。

國防部指出,目前共有18項軍售案進行中,其中15項按計劃進行、2項延遲、1項提前交付。延遲的部分涉及AGM-154C聯合距外攻擊武器(JSOW)滑翔炸彈以及F-16 Block 70戰機。

JSOW炸彈於2017年通報美國國會,原訂2023年交付,但因產能不足與測試延誤,交貨被迫延到 2026 年,預計裝備在已經完成升級的F-16A/B戰機上,數量僅約50枚,但這也代表臺灣總共得等上9年,才能拿到這批滑翔導引炸彈。

至於新購的66架F-16 Block 70戰機,雖然首架戰機直到今年3月才下線,進度延後一年,但國防部仍信心喊話,強調全數戰機可望在2026年底前交付完畢,不會影響最終時程。

相較之下,美方對臺供應的第二批數量達18套的「海馬斯」(HIMARS)多管火箭系統則傳出好消息,交貨時程將提前一年,最快2026年前就能抵臺。

這一批採購原先於2022年底通報美國國會,看起來不到4年即可完成交付,比首批11套還快,惟完整彈藥庫存仍需等到2027年纔可望到位。

今年6月,美國雷神公司獲得11億美元合約修改案,將生產約2000枚AIM-9X「響尾蛇」空對空飛彈,其中一半以上將供應外國軍售案(FMS)客戶。雖然公告未a明卻公開,但臺灣仍在等待2022年通報的100枚 AIM-9X Block II 飛彈,這份合約被外界視爲正面訊號。

另一項軍售案爲6套MS-110偵察莢艙,可掛載於F-16V上。原先於2020年通報美國國會,瑞典軍備資料庫SIPRI曾揭露大多數已交貨,但臺灣國防部今年 6月向媒體證實,實際交付將自2025年起陸續進行,顯示SIPRI的資訊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