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籍“雲南首富”李曉明,財富大幅縮水525億

曾經風光無限的“雲南首富”李曉明,遭遇財富滑鐵盧。

在不久前公佈的《2025胡潤全球富豪榜》中,李曉明家族以100億元的財富再次登榜。不過,與2022年榮登該榜時的625億元相比,李曉明家族的身家縮水了525億元。

回溯過往,李曉明的創業之旅最初並非始於鋰電池隔膜生意。早年赴美深造的他,在九十年代與弟弟李曉華毅然歸國,從菸草包裝領域起家。憑藉精準的市場判斷和果敢的資本運作,兄弟二人歷經多次戰略轉型與資本併購,成功將恩捷股份打造成全球鋰電池隔膜行業的領軍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所謂的“雲南首富”李曉明,其實早已是美國國籍。而李曉明財富大跳水之際,昔日市值一度接近3000億的恩捷股份如今市值已不到300億元。

在資本市場遭受冷遇的另一面,則是恩捷股份業績頹軟的困局。2023年、2024年,公司營收連續兩年下滑,歸母淨利潤則在下降後直接轉虧。與此同時,公司的核心財務指標毛利率也遭遇斷崖式下跌,從2021年的49.86%一路跌至2024年的11.07%。

不僅如此,恩捷股份還因頻繁觸及監管紅線,受到監管部門的重點關注。這些監管風波,無疑爲公司的發展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

擁有美國國籍的“雲南首富”,財富縮水525億

胡潤研究院每年發佈的《胡潤全球富豪榜》,一直被視爲財富領域的“晴雨表”。在這張榜單上,有人因財富飆升盡享榮耀,也有人因身家縮水黯然神傷。

在此次揭曉的榜單中,今年財富承壓的富豪數量龐大,有多達1260位富豪身家出現不同程度下滑,更有177位富豪直接跌出榜單。其中,居住在雲南玉溪的李曉明家族,便是“失意”富豪隊伍中的一員。

時間回溯到2022年,曾多次摘得“雲南首富”桂冠的李曉明家族在《胡潤全球富豪榜》上的財富一度達到625億元,排名高居第261位。但此後的幾年時間,李曉明家族的財富逐年下滑,於2023年降至380億元,又在2024年進一步縮水至150億元。

到了今年揭曉的最新榜單,李曉明家族財富再度縮水,僅剩100億元。相比2022年登上《胡潤全球富豪榜》時的財富,李曉明家族的身家在此期間足足減少了525億元之多,排名也跌至2500名開外。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命運的還有李曉明的兄弟李曉華。2022年,李曉華家族曾以465億元的財富登上當年的《胡潤全球富豪榜》。而在今年的榜單中,李曉華家族的財富大幅縮水至90億元,較2022年減少375億元。

李曉明家族能長期在富豪榜上佔據一席之地,與其精心打造的上市公司恩捷股份密不可分。據恩捷股份此前發佈的財報顯示,公司的控股股東爲Paul Xiaoming Lee(李曉明),最終控制方爲李曉明家族(此處的“李曉明家族”含李曉華及其親屬)。

截至去年年末,李曉明家族直接及間接持有公司股份42.0882%。具體來看,家族成員李曉明直接持股13.2241%,李曉華直接持股7.08%,Sherry Lee直接持股7.3407%,Jerry Yang Li直接持股1.5171%。

此外,李曉明家族成員通過公司股東玉溪合益投資有限公司、玉溪合力投資有限公司、上海恆鄒企業管理事務所(有限合夥)間接持有公司股份比例爲12.9262%。

而李曉明、Yan Ma、Sherry Lee、李曉華、Yanyang Hui、Jerry Yang Li、合益投資構成一致行動關係。

據恩捷股份上市前遞交的招股書及其他公告顯示,李曉明、李曉華爲兄弟關係;李曉明與馬燕(Yan Ma)爲夫妻關係,與Sherry Lee爲父女關係;李曉華與惠雁陽(Yanyang Hui)爲夫妻關係;Jerry Yang Li爲李曉華之子。

目前,李曉明在上市公司擔任董事長一職,李曉華則擔任副董事長、總經理職務,去年二人從公司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分別爲203.7萬元、174.6萬元。但Yan Ma、Yanyang Hui、Sherry Lee、Jerry Yang Li在公司均無任職。

憑藉手中所持有的股份,李曉明家族不僅坐擁超百億財富,還可通過分紅收穫可觀的收益。據同花順iFind顯示,自2016年上市以來,恩捷股份累計現金分紅9次,累計現金分紅數額達28.25億元,分紅率爲24.08%。其中,2023年,恩捷股份全年實現歸母淨利潤25.27億元,現金分紅總額便高達1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曾被外界冠以“雲南首富”的殊榮,但其實李曉明已不是中國國籍。財報顯示,除李曉華外,前述提到的李曉明家族的剩餘五名成員均爲美國國籍。而李曉華雖然是中國國籍,但其擁有境外居留權。

去年2月,有投資者因某微信公衆號文章向公司求證,文章稱“恩捷股份老闆,‘雲南首富’在中國賣掉本家公司的股票,套現345億後,他以及其家庭中的5人移民美國並獲美國國籍,停止了對產業技術的升級和投資”。

對此,恩捷股份予以否認,稱上述信息均不屬實。恩捷股份還透露,李曉明系創業初期取得美國國籍,並非網傳的上市套現後移民美國。

從菸草包裝到鋰電池隔膜,李氏兄弟資本浮沉

儘管恩捷股份宣稱其爲全球領先的鋰電池隔膜行業龍頭,但其掌舵者李曉明的商業版圖其實並非始於鋰電池隔膜生意。

1958年出生的李曉明,職業生涯發端於中國昆明塑料研究所。憑藉出色的專業能力,他僅用兩年時間就晉升爲副所長。

1989年,30歲的李曉明獲得赴美深造的寶貴機會,進入麻省大學攻讀高分子材料專業。隨後,弟弟李曉華也追隨兄長的腳步,進入同一所大學攻讀相同專業。

在美期間,兄弟倆不僅完成了系統的學術深造,還積累了深厚的行業資源與人脈。1992年至1995年,李曉明在美國Inteplast Corporation擔任技術部經理;李曉華則於1993年至1996年就職於美國World-Pak Corporation。

1996年,李氏兄弟敏銳捕捉到國內蓬勃發展的市場機遇毅然回國,他們在老家雲南玉溪與當地國企合資成立紅塔塑膠,主攻捲菸包裝領域,生產煙標和BOPP薄膜。

憑藉精準的市場定位,紅塔塑膠迅速在菸草包裝市場站穩腳跟,公司客戶不乏雲南的紅塔集團、紅雲紅河集團、黑龍江菸草、川渝中煙等國內知名的菸草企業,兄弟二人也藉此初嘗創業掘金的樂趣。

然而,商海風雲變幻莫測。千禧年後,紅塔塑膠遭遇經營危機,一度陷入虧損困境,合資國企紛紛選擇退股。面對挫折,李曉明沒有退縮,而是帶領家族全盤接手公司。

選擇堅守後,李曉明開始思索如何突破發展瓶頸。他深知,菸草包裝行業競爭激烈,要想實現更大發展必須另闢蹊徑。於是,他帶領公司從菸草包裝向無菌包裝領域拓展,成功拿下匯源果汁、東鵬飲料、達利食品等一衆知名客戶。

2006年,李曉明又收購了雲南玉溪創新彩印有限公司(簡稱“創新彩印”)。這次收購成爲他商業版圖擴張的關鍵一步,公司在他的運作下業務不斷拓展,營收持續攀升。

儘管此時的李曉明已在包裝領域取得顯著成就,但他的“野心”遠不止於此。2010年,李曉明做出一個大膽且具有前瞻性的決策——跨界進軍鋰電池隔膜行業。天眼查顯示,2010年4月,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16年,創新彩印經過一些列增資及股權轉讓的資本運作,以“創新股份”的名號登陸深交所中小板。不過,彼時鋰電隔膜尚未納入公司主營業務範疇。

直到2017年5月,創新股份宣佈擬斥資55.5億元購買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權。伴隨着這筆交易的完成,創新股份搖身一變成爲了如今的恩捷股份。

後續,李曉明在資本市場頻頻施展併購術,先後將江西通瑞、深圳青松、蘇州捷力、重慶紐米、富強科技等企業收入麾下。這一系列併購舉措,讓恩捷股份實現跨越式發展,企業規模與業績都得到顯著提升。

在李曉明的帶領下,恩捷股份如今已一躍成爲全球鋰電池隔膜行業的龍頭企業,產品廣泛應用於新能源、包裝等領域,客戶涵蓋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全球知名企業。

2021年,恩捷股份的市值一度突破3000億元大關,但輝煌難續。截至5月15日收盤,恩捷股份股價報28.62元/股,最新市值爲277.47億元,不足巔峰時期的十分之一。公司市值的暴跌,也直接導致李曉明、李曉華家族財富大幅縮水。

值得關注的是,根據恩捷股份2022年11月發佈的公告,李曉明、李曉華曾被公安機關指定居所監視居住。關於李氏兄弟被監視居住的原因衆說紛紜,一種說法是與菸草反腐有關,另一種說法則稱與恩捷股份早年的一起收購案有關。

不過,2023年,相關部門相繼解除對李曉華、李曉明的強制措施。同年8月,李曉明收到公安機關出具的《撤銷案件決定書》,其根據有關規定,決定撤銷前述案件。

公司業績承壓,近來頻遭監管關注

李曉明家族財富大幅縮水之際,恩捷股份近來的日子並不是十分好過。

財報顯示,2024年,恩捷股份全年斬獲101.64億元的營收,距離失守百億大關只差一步之遙。而將時間線拉長,在2022年創下125.91億元的歷史峰值後,恩捷股份的營收已連續兩年下滑,且去年15.6%的營收降幅較2023年的4.36%進一步擴大。

從業務結構來看,鋰電池隔離膜業務是恩捷股份的核心支柱。2024年,該板塊貢獻超八成營收。相比之下,BOPP薄膜、煙標、無菌包裝、特種紙等業務板塊佔比相對較小,分別貢獻5.57%、0.15%、8.51%、0.75%的營收,其他產品和其他業務的佔比分別爲0.39%、3.42%,可見公司對鋰電池隔離膜業務的依賴程度極高。

至於淨利潤指標,恩捷股份的表現則更不樂觀。2023年,恩捷股份歸母淨利潤從上一年的40億元驟降36.84%至25.27億元。到了去年,恩捷股份的歸母淨利潤不僅沒有止住下跌的態勢,反而進一步惡化,直接由盈轉虧,錄得5.56億元的虧損。

營收、淨利潤雙雙亮起紅燈之際,恩捷股份的毛利率指標也呈斷崖式下滑,該指標從2021年的49.86%一路下滑至2024年的11.07%。其中,堪稱恩捷股份營收支柱的鋰電池隔離膜去年的毛利率爲7.39%,同比下降32.44個百分點。

恩捷股份在年報中剖析,2024年度公司業務規模及市場地位仍保持全球行業領先,但因動力類鋰電池增速階段性有所放緩,下游電池行業競爭激烈進而加大對上游原材料包括隔膜產品的採購成本管控力度,同時,鋰電池隔膜行業近年來產能供給集中釋放,隔膜行業競爭非常激烈,進而導致隔膜產品價格下行,整個行業盈利承壓。

進入2025年,恩捷股份業績壓力猶存。今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收同比增長17.23%至27.29億元,但歸母淨利潤同比暴跌83.57%至0.26億元。對此,恩捷股份在業績說明會解釋稱,淨利下滑主要是由於隔膜價格同比下降所致。

東吳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其預計25Q1公司隔膜出貨20億平+,同比增65%,環比持平,且其預計全年95-100億平銷量,其中幹法5-6億平,份額回升至50%+。25Q1含稅均價約1.3-1.4元/平,環比基本持平,其預計25Q2行業價格仍有下行壓力,但溼法二線企業已面臨虧損,價格觸底明確。盈利端,公司24Q4大幅出售高價庫存後,25Q1單平利潤轉正,爲0.01元/平,展望25年其預計盈利仍承壓。

不過,東吳證券認爲,公司海外產能逐步投產,匈牙利一期4億平投產,其預計25年貢獻2-3億平,美國7億平塗覆開始打樣,同時公司規劃匈牙利二期8億平和馬來西亞10億平產能;同時隨着國內產能出清,26-27年公司盈利修復可期。

雷達財經注意到,除了業績承壓,恩捷股份近來還頻遭監管關注。其中,去年7月,因實際控制人家族的一致行動人相關信息披露不準確,中國證監會雲南監管局對公司採取責令改正並出具警示函措施。

同時,因對恩捷股份實際控制人家族的一致行動人及權益信息披露不準確,未按規定及時披露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並停止買賣公司股票,超比例違規減持股份,雲南監管局對Paul Xiaoming Lee、Yan Ma、Sherry Lee、李曉華、Yanyang Hui、Jerry Yang Li、合益投資採取責令改正並出具警示函措施。

今年4月,恩捷股份又收到深交所下發的監管函。經查明,公司存在以下違規行爲:公司部分募集資金通過非募集資金專戶代付;部分募投項目以募集資金置換自籌資金未履行審議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部分暫時閒置募集資金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未履行審議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

財富大縮水後,昔日的“雲南首富”還能否重新殺回富豪榜前列?雷達財經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