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疾控中心主任遭解職引發爭議與質疑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洛杉磯8月28日電 綜述|美國疾控中心主任遭解職引發爭議與質疑

新華社記者譚晶晶 熊茂伶

27日,上任不到一個月的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主任蘇珊·莫納雷茲遭白宮解職。美國媒體報道稱,莫納雷茲是有史以來任職時間最短的疾控中心主任,也是首位在任內被解職的主任。這一事件隨即引發該機構多位高層官員辭職,並在美國公共衛生界掀起軒然大波。

現年50歲的莫納雷茲於7月31日正式上任。按照2023年的新法規,疾控中心主任的任命須經美國參議院程序確認,因此她成爲該機構歷史上首位獲參議院批准的主任,也體現了這一職位在任命程序上受到更嚴格的法律規範。

美國疾控中心的上級部門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27日在社交媒體X平臺上發文稱,莫納雷茲已不再擔任疾控中心主任。隨後莫納雷茲的律師團隊發表聲明迴應稱,她既未辭職也沒有被解職。聲明說:“莫納雷茲選擇保護公衆而非迎合政治議程,她拒絕盲目遵從政府那些缺乏科學依據、輕率的指令,並拒絕解僱那些盡職盡責的衛生專家。爲此,她被針對了。”

此後,白宮正式確認已將莫納雷茲解職。白宮發言人庫什·德賽表示,莫納雷茲(倡導的政策方向)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健康”的議程不一致。

美國廣播公司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此次解職風波源於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部長小羅伯特·肯尼迪及其幕僚要求莫納雷茲支持調整疫苗政策並解僱疾控中心高級職員,但遭到拒絕。

解職風波很快在美國疾控中心內部引發連鎖反應。據美國媒體報道,疾控中心多名高官27日晚遞交辭呈,包括首席醫療官兼項目與科學副主任德布拉·霍里,國家新發與人畜共患傳染病中心主任丹尼爾·傑尼根,國家免疫與呼吸道疾病中心主任季米特里·扎斯卡拉基斯,以及公共衛生數據、監測和技術辦公室主任珍妮弗·萊登。他們在辭職信中表達了對“公共衛生被政治化”、涉疫苗虛假信息氾濫、科學遭攻擊及疾控中心預算遭削減的擔憂。

在輿論發酵之際,肯尼迪28日接受媒體採訪說,他不宜就人事問題發表評論,但他對所發生的事情“並不感到意外”。他表示,疾控中心確實“陷入困境”,需要解決這些問題,“有些人可能不應該再在那裡工作了”。

此事也觸發美國國會反應。參議院衛生、教育、勞工和養老金委員會主席比爾·卡西迪28日呼籲,推遲原定9月中旬舉行的疾控中心獨立疫苗顧問委員會會議,理由是有人對會議議程、成員構成及缺乏科學程序等問題提出“嚴重指控”。參議員伯尼·桑德斯則要求對莫納雷茲被解職一事展開兩黨調查,並批評白宮的決定“魯莽而危險”。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白宮已任命肯尼迪的副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副部長吉姆·奧尼爾擔任疾控中心代理主任。

分析人士指出,莫納雷茲上任之初公開強調疫苗的科學價值,如今卻被迫下臺,凸顯美國疫苗政策分歧加劇,也映射出美國公共衛生機構與政治權力的深層矛盾。就在不久前,美國疾控中心總部還發生過一起因反疫苗情緒引發的槍擊案,令外界對該機構未來的穩定性愈發擔憂。

公共衛生專家表示,此次風波將對美國公共衛生體系造成長期影響,其結果不僅關係到美國疾控中心的運作和權威,也關乎公衆對科學與政府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