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威脅 藥企照搶灘中國

面對美國可能加徵的製藥行業關稅,全球跨國藥企卻在今年掀起與中國創新藥企合作的熱潮。(中新社)

面對美國可能加徵的製藥行業關稅,全球跨國藥企卻在今年掀起與中國創新藥企合作的熱潮。英國《金融時報》近期報導,這一現象凸顯出中國在全球生物製藥領域的影響力正在快速提升。

據美國投資銀行傑富瑞集團本月發佈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創新藥企與跨國藥企達成的授權交易數量佔全球總數的18%,交易金額佔比高達32%,2項數據均創下歷史新高。所謂授權交易,簡單來說就是跨國公司支付費用,獲得中國藥企研發的早期藥物在海外市場的獨家銷售權,若後續藥物通過臨牀試驗,中國企業還能獲得更多收益。

在這波合作潮中,英國阿斯利康公司表現最爲積極。摩根士丹利7月15日的報告顯示,阿斯利康今年已與5家中國藥企達成總額至少136億美元的合作,其中6月與石藥集團圍繞AI驅動的新型口服藥物開發達成的合作,潛在價值超過53億美元。

美國藥企同樣動作頻頻。輝瑞與三生製藥簽署了60億美元的抗癌藥開發協議,並計劃將這款藥物放在美國本土生產;艾伯維、默沙東、再生元等企業也在今年上半年與中國藥企達成了數十億美元的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合作案正值籠罩在美國關稅烏雲之下。川普政府正計劃對製藥行業實施「前所未有」的關稅措施,並可能在7月底公佈具體方案。自今年4月以來,已有多家制藥公司在公告中警告,關稅可能嚴重影響企業利潤。

爲何跨國藥企敢於頂着關稅壓力加碼中國?傑富瑞集團分析認爲,這些企業正面臨藥價下行和重磅藥物專利到期的雙重壓力,而與中國合作能以更經濟的方式解決問題。「中國生物科技公司正在重塑全球製藥業格局,引進中國的技術資產可以幫助跨國企業在可控時間內緩解壓力。」

對中國藥企而言,這些合作也是走向國際的重要機遇。受此利多推動,今年以來香港恆生生物科技指數回報率已達79%,遠高於恆生指數24.6%的漲幅。

「按目前的發展速度,中國在新藥上市數量上超越美國並非聳人聽聞。」美國藥品諮詢公司 Norstella副總裁丹尼爾‧錢塞勒的評價,或許正是全球藥企不懼關稅壓力、堅定選擇與中國合作的重要原因。(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