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發布“行動計劃”加碼AI競賽,先朝拜登政策“遺產”開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賴鎮桃報道

早前花重金支持特朗普競選、在華盛頓遊說的硅谷巨頭們,似乎終於等來了“餅”的兌現。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白宮7月23日發佈一份人工智能(AI)行動計劃,列出特朗普政府未來將採取的數十項聯邦政策行動。特朗普當天簽署多項與該計劃相關的行政令,涉及推動數據中心的快速建設、出口美國人工智能產品等內容。

“不能用‘愚蠢甚至荒謬’的規則來阻擋科技進步,管理AI的規則必須是明智的。”特朗普當天在華盛頓特區發表講話時說道。顯然,話裡話外都是在暗諷前任過度監管、阻礙AI發展。

當然,一脈相承的是,這項行動計劃還被寄予了不小野心——鞏固美國在AI領域的主導地位,以保持對中國的領先地位。

但年初,特朗普政府雄心勃勃宣佈的“星際之門”,經歷了各種內鬥之後,5000億美元的AI基建項目已被悄然降級爲年底在俄亥俄州建設“小型數據中心”,似有爛尾嫌疑。

如今,白宮再製定行動計劃,放出寬監管、興基建、擴出口“三支箭”,能爲美國在AI競賽裡掙得多少籌碼?

去拜登化

特朗普政府近日正式發佈的AI行動計劃,實則醞釀已久。

據環球時報援引媒體報道,在競選期間,特朗普就對AI表現出濃厚興趣,並承諾要解除前任政府設置的“繁瑣”監管,以釋放AI創新潛力。

正式上任後,特朗普立即廢除了拜登政府於2023年發佈的一項行政命令,同時下令制定一套新的政策框架,也就是本週三發佈的“AI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安邦智庫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趙至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這份AI行動計劃有兩個主要意圖,一是廢除前任政府關於AI的計劃,也就是“去拜登化”,讓從今以後美國的AI政策都與特朗普團隊掛鉤。這體現在行動計劃裡減少繁瑣的流程,摒棄民主黨宣傳的多元化等方面。另一層考慮,就是在戰略上延續了一直以來的科技競爭,特別是AI競爭,因爲這是最體現國家競爭力的一個領域。

這份長達23頁的行動計劃,主要內容概括起來就是三個方面:一是監管鬆綁,強調美國需要在創新方面領先全球,將專注於移除繁文縟節,並重新提出阻止各州監管AI的想法。二是加快AI基建,強調改革許可規則以簡化新建數據中心的建設流程,同時專注於電網現代化。三是擴大出口,強調向全球推廣美國AI的重要性,以防止其他國家依賴中國的AI模型或芯片。

“行動計劃可以說是美國科技政策的一個重大轉向,”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科技與網絡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員譚笑間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這也並非突然的轉向,近一兩個月從黃仁勳訪華、政府放鬆對大公司管制都可以看出徵兆。對比拜登執政時期,特朗普政府明顯想要塑造一套新的戰略,其思路也透露出明顯的共和黨風格,首先最大的不同是強調弱監管,突出美國公司在戰略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而非像拜登時期側重AI治理和大公司監管。其次是在出口管制政策上,對比前任一味地收緊封鎖,特朗普政府對於非尖端芯片,反而鼓勵其進入中國市場,支持美國企業爭奪更多市場份額和用戶,以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撐反哺研發。

“在科技競爭方面,拜登政府習慣藉助行政力量,特朗普政府則希望調動美國科技公司。”譚笑間談道。

放鬆監管和出口,自然也是科技公司們斥重金斡旋的結果。有媒體統計過,自今年年初以來,有500多個組織就人工智能政策積極遊說美國國會和白宮。據OpenAI年初提交的文件披露,這家公司2024年在政府遊說方面的支出達到176萬美元,僅在去年最後三個月就花費了51萬美元。但與大公司相比,仍屬小巫見大巫——Meta去年在遊說上的花費超過2400萬美元。據環球時報援引媒體報道,“AI行動計劃”的核心框架,正源自支持特朗普競選的硅谷科技領袖們在播客中反覆探討的構想。

數據中心淘金熱升溫

雖然“AI泡沫論”的聲音不時響起,但資本市場仍在堅定且狂熱地爲AI信仰充值,且基本只願投AI。

據創投數據公司Tracxn的統計,今年上半年美國金融科技融資量下降了42%,至105億美元,軟件服務和加密貨幣也出現了急劇的回落。但PitchBook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AI初創公司在美國籌集了1043億美元,幾乎與2024年全年的1044億美元總額相當。而且,上半年美國風投資金中,近三分之二都流向了人工智能,高於去年的49%。

大廠拿到天量的AI融資後,又基本把錢砸向了三個方向——模型研發、建數據中心、搶人。

今年以來,硅谷巨頭們建數據中心,如一場軍備競賽般狂熱。OpenAI在1月宣佈與軟銀合作組建“星際之門”,最近又官宣聯手甲骨文,擴建4.5GW數據中心。這週一,扎克伯格宣佈Meta將投資數千億美元,建設幾座大型數據中心,用於支持其人工智能的發展。谷歌也不甘示弱,週二宣佈未來兩年將在美國最大電網覆蓋的多個州投資250億美元,用於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世界經濟論壇的數據顯示,近年全球數據中心爆發式增長,僅美國一個國家就佔據了全球45%以上的數據中心。

但在美國建數據中心,通常有兩個問題令人頭疼——能源和環評。先說能源,數據中心經常被稱作“現代電老虎”,國際能源署預計,到2030年左右,美國數據中心的耗電量會接近於全美家庭總耗電量的10%,但科技公司抱怨缺電、能源基建跟不上,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馬斯克5月就曾警告,到2026年年中,美國可能面臨與AI發展相關的電力供應問題。谷歌能源市場開發和創新全球主管曾在2月坦言,在日漸激烈的AI競賽中,美國正在經歷一場電力“產能危機”。

數據中心增加的碳排放、大量用水問題,則經常觸發層層審批,甚至引發當地民衆、環保組織抵抗的顧慮。馬斯克的xAI原本計劃在孟菲斯建設數據中心,至今還因爲空氣污染的問題官司纏身,谷歌可能也會因爲不能準確報告數據中心的用水來源,而被起訴。

重重阻力下,硅谷公司們即使有錢,建數據中心的進度也總不如人意。

但最新的AI行動計劃裡,一句“建吧,寶貝,建吧”(Build, Baby, Build),大有給數據中心開綠燈的意味。該計劃提出,推動核能、地熱能和聚變發電的快速增長,優先考慮“可靠、可調度的電源”,以滿足人工智能貪婪的電力需求。

同時,行動計劃指示要消除或修改“多樣性、公平、包容性以及氣候變化的要求”,避免阻礙AI發展。這樣的規定還下沉到州,提出美國聯邦政府不應將AI相關撥款分配給那些制定繁瑣法規、浪費資金的州,建議聯邦機構在撥款決策時考量各州的AI監管環境。

金融公司Raymond James的分析師認爲,“順風”即將到來,這將提振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網絡安全提供商、半導體和能源基礎設施公司以及以人工智能爲重點的教育和勞動力公司。

“行動計劃本身是一份很務實的政策框架,基本就是科技公司缺什麼就補什麼,什麼政策需要鬆綁就放鬆。當然,最終目標能實現多少,還是有很多變量。”譚笑間表示。

“星際之門”項目的開局坎坷,折射出現實挑戰之艱。趙至江表示,AI基礎設施建設並非一紙命令便能立馬落地,其背後的複雜性不輸其他大型基建項目。衆所周知,美國基建也經常陷入“提案說得好,實操很困難”的矛盾。“星際之門”進展緩慢,主要受軟銀和OpenAI內部利益衝突、成本與外部壓力上升影響。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還有報道稱,特朗普政府對鋼鋁、網絡設備、冷卻系統等硬件加徵“對等關稅”,導致數據中心建設成本大漲,所以令項目難以開展。

出口管制轉向?

日前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訪華吸引了不少目光。據新華社報道,黃仁勳在會見現場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美國政府已經批准相關出口許可,英偉達即將開始向中國市場銷售H20芯片

這周發佈的AI行動計劃,也提出擴大美國人工智能的出口,商務部和國務院將與工業界協調,向盟國提供安全的、全棧的人工智能系統,包括硬件、軟件和標準。

“黃仁勳訪華時的一些言論反映出,他日常和中國的科技公司保持着密切接觸,對國產技術的發展有着比較充分的瞭解。所以他會流露出些許着急的心態,擔心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美國在計算芯片等硬件領域也不再領先。所以對比拜登政府的一禁了之,特朗普政府可能有所調整,針對一些具體的非前沿技術和產品,會朝更加有利於維護美國公司市場優勢的方向,放松管制。但是值得國內高度關注的是,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前段時間發言稱‘賣給中國人足夠多的東西,讓他們的開發人員沉迷於美國的技術堆棧’,部分反映出美國科技競爭的新戰略。”譚笑間表示。

行動計劃宣稱要將美國打造成“人工智能出口強國”。

在趙至江看來,美國的出口管制政策雖可能更加靈活一些,但也會維持底線,有一個框架性管控。具體來看,美國可能希望通過出口技術,和盟友國家形成一個AI網絡,構建一個以美國爲中心的AI生態系統。這種計劃很可能要把中國排除在外。美國意圖通過“對內和對盟友放鬆,對對手實行精準封鎖”的方式,在AI競賽中實現邊界清晰、利益最大化的策略。

美國的AI焦慮,或許也有現實根源。斯坦福大學以人爲本人工智能研究所的數據顯示,美國在私營部門的人工智能投資方面處於領先地位,2024年達到1091億美元,中國只有93億美元。但是,2024年,中國提交了約30萬份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專利申請,約佔全球申請的70%,而美國只提交了約6.78萬份。

據美國公共政策智庫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的數據,中國在培養頂級研究人員方面也處於領先地位,2022年中國培養的數量佔全球總數的47%,而美國爲18%。

“所以現在看到,特朗普政府試圖推動的是美國技術的應用對華管制放鬆,而不是放鬆技術對中國的出口。這裡面是有本質區別的。”譚笑間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