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點名巨大強迫勞動 洪申翰:將和經濟部通案檢討
美國點名巨大公司在臺灣生產的自行車及零件涉嫌強迫勞動,對相關產品發佈了暫扣令,洪申翰表示,會和經濟部共同針對企業通案檢視。記者李柏澔/攝影
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於2025年9月疑巨大公司在臺灣生產的自行車及零件涉嫌強迫勞動,對相關產品發佈了暫扣令,立委擔憂此事件恐成爲對等關稅談判的阻力。勞動部長洪申翰表示,會和經濟部共同針對企業通案檢視。
美國CBP於美東時間2025年9月24日宣佈,對巨大公司臺灣製造據點「巨大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發佈暫扣令,禁止相關產品進口美國市場,原因爲疑似涉及強迫勞動。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天邀請勞動部部長針對「因關稅造成我國市場就業及勞動環境衝擊之影響及因應對策」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今多名立委質詢時關心巨大涉及強迫勞動一事,立委林淑芬說,美國允許主管機關只要懷疑貨品涉及強迫勞動就能查扣和禁止進口,等於只要CBP認定下就能扣留產品。臺灣的「勞基法」是過去美國使用貿易手段抵制的狀況下才訂定,這次美國基於勞動人權拔出貿易抵制的大刀,強迫臺灣改善,這已經不是個別企業的問題,暫扣令短則數月長則數年,對廠商是非常致命的。
林淑芬另以鄰近國家爲例,CBP在2020年對馬來西亞醫療手套商頂級手套(Top Glove)產品發出扣押令,原因也是強迫勞動,之後要求公司退回外籍移工的仲介費,並支付賠償金、改善工作條件和住宿環境等,還要求委託獨立機構進行審覈。暫扣令從發佈到解除花了1年以上的時間,該公司損失36億馬幣,約8.57億美金,暫扣令期間也讓勞工帶來失業風險,對勞資的衝擊甚至遠超過對等關稅。
林淑芬說,去年還沒有對等關稅談判時,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談判時,美方代表就有談到勞工權益,因此勞動議題不該成爲臺美談判的阻力,今年對等關稅談判期間我產品被查扣實在茲事體大。
勞動部長洪申翰表示,勞動權益保障如果沒做好,就會是企業營運上的風險,美國這次雖然點名個別企業,但勞動部會和經濟部一起針對企業通案檢視,也會盡快想辦法解決暫扣令。
立委陳昭姿說,巨大案涉及強迫勞動是相當嚴重的指控,臺灣的移工仲介費也常被認爲是侵害勞權的做法,政府應推動兩國直聘取代仲介,避免讓移工在臺灣還要揹負沉重的債務。
洪申翰表示,勞動部會針對直聘制度來檢視,也會提出強化直聘的計劃,也會強化政府在移工聘僱中的功能,明年度預算書也有延攬中心的規畫,把政府的角色與功能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