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把持航運咽喉?杞人憂天
(圖/路透)
媒體傳出李嘉誠的長和集團於今年3月初,將旗下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的經營權,賣給了美國全球資產管理巨擘貝萊德。這樁重大交易引發對中國的海上商務運輸安全議論紛紛,憂慮美國要把持全世界重要的航運咽喉,約制中國在全球的航運。有點過度顧慮,接近杞人憂天。
首先,世界主要的航運咽喉對中國有密切關係的只有4個:馬六甲海峽、荷姆茲海峽、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所謂美國把持這些世界的航運咽喉,建立在美國有800個軍事基地散佈全球各地,是在美國無所不能概念的慣性思維下的一個看法。實際上所謂800個軍事基地許多隻是情報收集、後勤支援以及訓練與盟軍合作的小型基點。真正發揮軍事規模及功能的只限於德國、日本、韓國及中東的幾個國家。
現在美國和中國的軍艦數量不相上下,而海上的戰力或已不如中國。美國在航母與全球部署能力上仍具有優勢,考慮到雷達、電戰、感測、武器、飛彈、士氣、電子信息、無人兵器等等,美國僅剩餘威,已經不具備控制全世界航運咽喉的力量了。
馬六甲海峽一向被視爲中國航運的軟肋,中國爲此付出不少心力;在巴基斯坦開發的深水港瓜達爾港已有公路通往中國、鐵路通往中國的計劃,已簽署了合作協議、油管與氣管仍在規畫或討論階段;在緬甸開發的深水港皎漂港,中緬油氣管道已開通並投入使用。在泰國南部計劃開發的克拉運河規畫多年,尚無定案。這3個通道都是爲避開馬六甲海峽,分散中國航道的努力。
中國約40%的石油,20%的天然氣進口來自中東,而這些船隻大多經過荷姆茲海峽。海峽位於伊朗與阿曼之間,兩國實際上控制着荷姆茲海峽,美國無法爲所欲爲。中國海軍力量已經深入阿拉伯海,觸及波斯灣,足以制衡美國的力量。
中國和美國東岸及中南美洲東岸的海運要經過巴拿馬運河,但僅佔中國全球航運的4%,並不重要。尤其未來10年南美洲的兩洋鐵路如果開通,秘魯的錢凱港將成爲整個中南美洲的出海口,巴拿馬運河將無足輕重。
中國約30%的海運經過蘇伊士運河,是中歐貿易的生命線。蘇伊士運河在埃及境內,受到埃及掌控,美國無法爲所欲爲。中國海軍力量已經進入紅海,紅海也有中國的吉布地海軍基地,必要時可以進入地中海,足以保護中國船隻安全經過蘇伊士運河。
美國國力已外強中乾,尤其是海軍,胡塞武裝都不怕它。中國的海軍不是吃素的,能夠在太平洋及印度洋上護衛中國的全球航運。開闢替代通道如中歐班列、北極海航道,以及印度洋沿岸的瓜達爾港及皎漂港分擔油氣通道等,分散通道。無需杞人憂天。(作者爲中美論壇社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