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6月CPI上漲2.7%,中國二季度手機出貨量下降

美國6月CPI同比上漲2.7%

7月15日消息,美國勞工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美國6月CPI同比上漲2.7%爲2月以來最高紀錄,略超過預期2.6%,前值2.4%;環比0.3%符合預期,前值0.1%。美國6月核心CPI同比上漲2.9%符合預期,高於前值2.8%;環比漲幅從前月的0.1%小幅回升至0.2%,但低於預期0.3%,爲連續第五個月低於預期。利率互換數據顯示,交易員認爲美聯儲在9月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爲62%,並且預計到年底前將累計降息近兩次。

分品類來看,6月核心CPI低於預期的主要因素包括二手車和卡車、新車以及機票,價格較上月均有所下降。受關稅影響較大的傢俱價格環比上漲1%,創下2022年1月通脹飆升以來的最大漲幅;玩具價格環比上漲1.8%,爲2021年4月以來的最大漲幅。(華爾街見聞)

|點評| 美國6月CPI只是小幅反彈,美國掀起的關稅風波似乎並沒有對美國通脹形成太多不利影響。6月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帶動美國能源價格上行,傢俱、玩具、電腦等受關稅影響的產品價格開始小幅上升。不過,二手車、機票等價格走弱,部分抵消了CPI上行壓力。美國貿易商前期囤貨的產品尚未銷售完畢,在關稅加徵初期,部分海外貿易商傾向於暫時承擔部分關稅成本。在美國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企業爲維護市場份額,後續價格調整節奏或較爲緩慢。

6月的CPI數據不能完全表明關稅對美國通脹的影響,況且美國政府與多數國家的關係協定尚未達成。不過,這份數據也足以使美聯儲此前較爲堅定的立場產生更多動搖,軟化對於降息可能性的預判。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二季度出貨量下降4%

7月16日,IDC發佈初步數據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爲6900萬部,同比下降4%,出貨量結束了連續六個季度同比增長。廠商方面,華爲出貨量1250萬部,以18.1%的市場份額重回首位;vivo(1190萬部)、OPPO(1070萬部)、小米(1040萬部)、蘋果(960萬部)分列二至五位。然而,除了小米外,其餘四家廠商的出貨量均有不同程度地下滑。

IDC全球終端設備高級研究總監表示,儘管“618”電商大促期間銷量表現亮眼,但廠商和渠道商主要藉此清理庫存而非增加出貨量。蘋果在促銷期間雖位居品牌銷量榜首,但第二季度在中國市場出貨量仍下降1.3%。(綜合界面新聞)

|點評| 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銷量仍在保持小幅增長態勢,但出貨量卻已提前下降,表明手機廠商和渠道商們對於後半年國內手機市場持謹慎態度。小米是唯一一家二季度出貨量小幅增長的手機廠商,這與其上半年銷量快速增長有關。小米汽車上市形成的廣告效應爲小米帶來了更多關注。

“國補”是此前國內手機銷量提升的重要因素,然而,6月“國補”陸續暫停,雖然多部門表示二期“國補”將很快開始,至今仍然沒有明確消息。同時,消費者對於AI手機的新鮮感陸續消失,AI難以激起廣泛的換機潮。國內消費需求整體修復得較爲緩慢,在種種因素下,提前放緩出貨量,降低後續庫存壓力,成爲手機廠商和渠道商們的一致選擇。

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管理新規發佈

7月15日,金融監管總局發佈了《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通過明確業務範圍、業務比例、經營區域、可收購資產範圍,規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債權追償、對外轉讓等不良資產處置行爲,劃定五大經營紅線等,進一步規範了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經營行爲,推動地方資產管理公司聚焦主責主業、有效服務地方。

據悉,2021年5月,原銀保監會就把《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列入當年規章立法工作計劃中。2021年8月,原銀保監會已就其向業內徵求過意見。金融監管總局指出,《辦法》出臺是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的有力舉措,有助於完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監管制度,引導行業提高風險管理和合規經營水平,夯實可持續發展基礎。(證券時報)

|點評| 地方AMC(即資產管理公司)通常和當地政府關係緊密,對本地的經濟環境、企業和市場比較熟悉,具備屬地優勢。通過收購處置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地方AMC能夠維護區域的金融穩定。不過,此前缺乏監管,部分地方AMC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偏離主業,違規參與融資或是幫助掩蓋不良資產,反而增加了金融風險。《辦法》的核心內容,就是界定地方AMC的業務範圍,並且劃定經營紅線,推動其迴歸主業,服務實體經濟。

在地域範圍上,《辦法》要求機構立足本地,地方主責的監管分工,也體現了屬地化管理原則。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一直強調嚴控地方債尤其是隱性債,《辦法》中也明確禁止地方AMC爲新增隱性債提供通道,有助於避免地方債風險加劇。

吉利收購極氪剩餘全部股份

7月15日,吉利汽車於港交所公告稱,已與極氪正式簽署合併協議,吉利汽車將收購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極氪股份將其私有化。極氪股東可選擇以現金或置換吉利汽車股份作爲對價,公告稱,假設所有極氪股東均選擇收取現金代價,而私有化完全以現金方式進行,則吉利汽車應付現金代價總額爲23.99億美元(相當於約171.99億元人民幣)。

極氪2024年全年實現營收759.1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6.9%;全年淨虧損爲57.91億元,同比收窄29.9%。銷量方面,吉利汽車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超140.9萬輛,同比增長47%。其中,新能源車(含吉利、領克、極氪)銷量達72.52萬輛,同比增長126%。(澎湃新聞)

|點評| 極氪是吉利爲了加入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孵化出的新能源品牌。長期以來,吉利一直是極氪大股東。除此之外,吉利自己也有新能源車產品線,比如與沃爾沃合資打造出的領克。吉利原本是打算讓不同品牌之間形成差異化競爭,覆蓋更多消費者。然而,旗下品牌同質化競爭越發嚴重,吉利只好提出“一個吉利”整合戰略,減少內部競爭。

事實上,如果沒有吉利拉極氪這一把,常年虧損的極氪能撐多久還不得而知。極氪曾憑藉車型的精準定位打開市場,隨着新能源車品牌競爭日益激烈,削弱了極氪的競爭優勢。於是,極氪想出了快速迭代車型的點子,價格上“背刺”老車主,車型定位日益模糊,品牌形象被破壞。迴歸吉利後,極氪的首要任務就是重新明確品牌定位。

傳蘋果放棄自研摺疊iPhone改用三星方案

7月15日,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文章分享平臺Medium發佈博文,稱蘋果公司已決定其首款摺疊iPhone採用三星顯示的方案。此前,郭明錤發文稱,由富士康代工的蘋果首款摺疊屏iPhone將於2025年第三季度末或第四季度初啓動生產。當時郭曾明確表示,唯一已確認的核心組件是由三星顯示提供的摺疊屏;至於鉸鏈機制、鉸軸材質等關鍵結構,目前仍在設計優化階段,未完全定型。據悉,郭明錤是蘋果供應鏈專家,此前曾多次提前披露蘋果公司相關產品動態。

今年5月,供應鏈公司人士處消息,蘋果給供應商提供的出貨目標指引是2026年下半年推出首款摺疊屏手機,這是一款大摺疊屏iPhone。預計蘋果完成摺疊屏iPhone供應商選擇後,將會進入NPI(新產品導入)流程。(界面新聞)

|點評| 蘋果放棄自研摺疊屏iPhone,或許是因爲內部技術研發實在是過於緩慢。2019年,各家手機廠商的摺疊屏手機陸續上市後,摺疊屏手機就和價格昂貴綁定,用戶對於摺疊屏手機的實際需求較小,導致其直到今天仍然是一個極爲小衆的市場。並且,摺疊屏技術研發難度較大,蘋果對尚未成熟的技術持謹慎態度,甚至一度將摺疊屏手機研發項目擱置。

近幾年,蘋果手機乃至整個行業都缺乏技術上的重要迭代。就和缺乏AI功能的升級一樣,沒有摺疊屏機型也成了蘋果缺乏創新的“黑點”,對蘋果品牌形象產生了影響。蘋果只能在摺疊屏項目上放棄自研,加速推進。況且以蘋果的產業鏈議價能力,用三星的解決方案顯然是更經濟實惠的選擇。

山姆上架好麗友派等品牌引爭議

7月16日消息,近期山姆貨架上出現了好麗友、衛龍、溜溜梅、盼盼等普通商超可見的品牌,該情形引發了會員強烈不滿。部分大衆品牌通過“改頭換面”進駐了山姆,例如盼盼法式小泡芙採用全英文“panpan”標識,洽洽瓜子變身“chacheer”。一些品牌爲進駐山姆花了一番定製功夫,但仍因其大衆定位而飽受質疑。

在“2025年沃爾瑪投資大會”上,沃爾瑪中國總裁兼CEO朱曉靜曾透露,目前全國已有54家山姆會員店,預計年底將超60家。2023年已有3家門店年銷售額突破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7億元),預計2025年將增至8家,“超級門店”數量兩年內將翻一番以上。(每經網)

|點評| 作爲會員制零售店,憑藉品控,山姆篩選出了一批消費能力比較強、忠誠度也比較高的客羣。去年山姆在國內的成交額突破了千億元,要在這一基礎上繼續擴張,其選品、供應鏈難免會調整,比如說門店開到一個新的城市,和本地品牌的合作可能就會增加。不少人充值會員,看中的就是山姆選品的獨特性,對於這些變動自然也比較敏感。這次山姆上架大衆品牌,實際上也是挑戰了自身的品牌定位。

從消費者的反應來看,即使部分大衆品牌針對山姆進行了定製升級,短期內也較難得到認可。建立品牌認可度不容易,打破信任基礎卻可能非常迅速。對於山姆來說,在選品變動上或許還要更加謹慎。

A股投資者首超2.4億

7月16日消息,結合中國結算及上交所數據,截至2025年6月末,A股投資者總數已突破2.4億。2024年底投資者總量爲2.37億,2025年上半年新增開戶1259.77萬戶,按賬戶與投資者數量換算比例(超50%且逐年下降)估算,新增投資者超629萬,即便按保守的3:1比例測算,新增亦超400萬,疊加基數後總量破2.4億。

從結構看,個人投資者佔絕對主導,2024年底佔比超99.76%,2025年上半年新增開戶中個人佔比達99.63%,機構投資者佔比不足0.24%且新增數量逐年下降。此外,信用賬戶持續擴容,2024年底達720.38萬戶,2025年上半年新增近25萬戶,個人兩融投資者穩步增長,機構信用賬戶則在2024年首現開銷戶倒掛。(財聯社)

|點評| 去年底和今年初,藉助短視頻平臺迅速傳播,一大批個人投資者跑步入場。不過,即便股市後續再出現快速上漲行情,預計更多的將是激活股市中的休眠賬戶,新增投資者數量很難再出現短期暴漲。由股市新手帶來的增量資金數量逐漸減少,存量博弈佔比逐步升高,這將對後市行情的展開產生深遠影響。

近年來,個人投資者的持倉佔比有所下降。除了新股大量發行,一般法人持倉佔比增多外,被動指數基金的熱度提升,量化、對衝基金得到部分基民認可,推動基金持倉佔比提升。A股市場正在向成熟市場過渡,對各類參與者的專業化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週三兩市震盪調整滬指跌0.03%

7月16日,市場全天震盪調整,三大指數小幅下跌。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44萬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1700億。盤面上,市場熱點較爲雜亂,個股漲多跌少,全市場超3200只個股上漲。從板塊來看,醫藥股逆勢大漲,機器人概念股再度走強,動物疫苗概念股表現活躍。下跌方面,PCB概念股展開調整,保險、鋼鐵、稀土永磁等板塊跌幅居前。

截至收盤,滬指報3503.78點,跌0.03%,成交額爲5724億元;深成指報10720.81點,跌0.22%,成交額爲8696億元;創指報2230.19點,跌0.22%,成交額爲4290億元。(新浪財經)

|點評| 銀行板塊進入調整後,市場缺乏明確熱點板塊的狀況仍然沒能得到緩解。從板塊上看,下半年伊始,二季度領漲的紅利、新消費板塊出現機構逢高出貨跡象,臨近尾盤指數小幅跳水,拋壓集中釋放後,兩市反而形成日內反彈。此前從醫藥、白酒板塊中漂移出去的資金重新迴歸。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半年報遇喜,板塊全天集體走強。

儘管市場熱點還是一如既往的雜亂,兩市調整尚屬於強勢整理當中。就像之前指數小幅上行時,多數個股難以跟上,現在指數小幅調整對個股的影響也不大,個股與指數聯動性主要體現在指數大幅波動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