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關稅承諾跳票 歐盟日韓英怨

7月23日,在日本東京附近橫濱工業港口成排的車輛。(路透)

夏季以來,華府陸續宣佈已與多國達成協議,但承諾的關稅減免卻遲遲無法落實,相關行業承受數十億美元損失,讓歐盟、日本、韓國與英國陷入焦躁不安。盟友一方面呼籲華府履行承諾,另一方面也有聲音揣測,美國的拖延究竟只是行政流程遲滯,還是後續談判觸礁的前兆。

日本是最早面臨不確定性的國家之一。根據7月末的協議,美國原定將汽車關稅自25%降至15%,但目前汽車仍適用25%關稅。日方談判代表赤澤亮正上週表示,一家車商在當前稅率下每小時損失1億日元,相當於「持續失血」。日產汽車估算,若稅率降至15%,損失將從先前預估的4500億日圓縮減至3000億,但因美方遲遲不落實政策,難以準確預測。

在歐洲,情況同樣緊繃。美歐於7月27日宣佈達成新協議,然而,對汽車出口的懲罰性關稅並未緩解。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直言,企業因持續的關稅負擔已付出數十億成本,且數字仍在攀升,讓企業承受巨大的經濟壓力。學界警告,若繼續拖延,歐盟將承受來自德國、義大利、法國及瑞典等汽車製造大國的壓力。

韓國的困境與日本相似。汽車業仍需承擔25%高額稅率,導致出口急速下降。上半年韓國對美汽車出口額下滑近17%,根據彭博估算,即便稅率最終降至15%,現代與起亞全年仍將因不確定性與需求低迷承受50億美元的額外成本。

英國鋼鐵業同樣陷入煎熬。英國鋼鐵協會(UK Steel)表示,多數成員企業的美國訂單明顯減少,一家制造商甚至警告若關稅不取消,將於年底倒閉。政策執行層面的障礙之一,是美國要求所有出口鋼鐵必須在英國「熔鍊與澆鑄」,但部分大型企業如塔塔鋼鐵(Tata Steel UK)已關閉高爐,難以符合標準。業者普遍對獲得豁免抱持「謹慎樂觀」,但也承認美國各部門行政能量緊張,或許能解釋延遲,但不足以安撫業界焦慮。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盟友們的質疑,美國白宮、貿易代表辦公室與商務部至今未有迴應。塔塔鋼鐵發言人一度出面緩頰「美國各單位早已應接不暇」,但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馬姆斯壯(Cecilia Malmstrom)認爲,延遲或許純粹是行政程序拖沓,但也不排除是先前協議的大量模糊地帶所致,往後很可能繼續無窮止盡的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