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消息面:美中海底開打?臺灣成要角;Fed大咖保守看降息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考慮動用關稅收入,提供至少100億美元援助那些受其關稅政策衝擊的美國農民。據消息指出,種植黃豆的農民可能是主要紓困對象,但如果美中兩國就成黃豆採購達成協議,屆時這項農業紓困計劃也可能改變。

●芝加哥聯準銀行總裁古爾斯比(Austan Goolsbee)表示,如果聯邦政府在關門期間不公佈經濟數據,聯準會決策官員在評估經濟形勢時將面臨更大的困難,央行應該對「降息衝過頭」的可能性抱持謹慎態度。

●達拉斯聯準銀行總裁洛根(Lorie Logan)表示,雖然關稅對通膨的影響不如預期嚴重,但物價仍在攀升,關稅實施的時間越長,通膨預期上揚的風險就越高,她認爲聯準會對於再度降息應要非常謹慎。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週四表示,政府陷入停擺,美國經濟增長和就業市場都將受到衝擊,且民主黨就撥款法案提出的要求最終可能導致通膨加劇。貝森特並透露美國政府下週二將宣佈向農民提供財政紓困措施。對於美國總統川普可能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貝森特表示情勢樂觀,他並看好川普總統將在本月底南韓舉辦的APEC峰會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

●俄羅斯總統普丁警告,如果俄羅斯停止向全球供應原油,那麼原油價格將立刻飆破每桶100美元,他反問這真的符合那些經濟陷入掙扎的國家利益嗎,包括歐洲國家。

●彭博報導,美國與中國正在爭奪海底電纜的掌控權,而臺灣成爲這場強權角力的焦點。報導指出,包括AI運算、軍事協調與每日超過10兆美元的金融交易在內,這些海底電纜承載全球99%的跨國網路流量。近年來,臺灣附近的海底電纜頻頻遭到人爲破壞。臺灣政府表示,每年平均有7、8起海纜破壞事件發生,且多數與中國有關。中國稱這純屬意外,反駁這是其政府發動的「灰色作戰」。報導指出,這類事件凸顯出維護海纜的難度,也使兩岸緊張關係進一步加劇。

●儘管美國政府關門的陰霾籠罩,但美元在連跌4天后反彈,紐約尾盤美元指數小漲0.13%,報97.86。

●美國政府停擺爲避險需求帶來支撐,但達拉斯聯準銀行總裁洛根表明對進一步降息抱持謹慎態度,給金價帶來壓力,週四金價失守盤初觸及的歷史高點。黃金現貨價跌0.5%,報每盎司3845.78美元。12月期金跌0.8%,報每盎司3868.1美元。

●週四布蘭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1.24美元或1.9%,收在每桶64.11 美元,創下6月2日以來新低價。紐約期油跌1.30美元或2.1%,收在每桶60.48美元,創下5月30日以來新低。OPEC+可能在週末召開的會議上通過11月產量提高多達50萬桶/日,爲10月增產規模的3倍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