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解碼】OpenAI全面開放ChatGPT搜索,“絕殺”谷歌?
春節期間,來自中國的AI公司DeepSeek在海內外爆火,原因在於DeepSeek公司推出的DeepSeek-R1大模型在性能上與OpenAI的o1模型相當,甚至在數學、代碼等特定任務上表現更爲出色,而它的訓練成本卻遠遠低於後者。
DeepSeek-R1大模型的橫空出世,不僅引發了美股市場的動盪,導致英偉達(NVDA.US)、臺積電(TSM.US)、AMD等科技股大跌,還“搶走”了大量原本聚焦於OpenAI、Gemini等AI“明星”的關注度,使其稍顯失色。
不過,AI市場變幻莫測,OpenAI、谷歌(GOOGL.US)等科技公司亦是動作頻頻。
谷歌發佈重磅消息
週三(當地時間),谷歌向所有人發佈了重磅人工智能模型套件——Gemini 2.0。這一全面發佈的模型套件包括三個核心版本:2.0 Flash、2.0 Pro Experimental和2.0 Flash-Lite。其中,2.0 Flash是“主力模型”,適用於大規模高容量、高頻率任務;2.0 Pro Experimental專注於提升編程性能,支持200萬tokens的輸入容量;2.0 Flash-Lite則是谷歌稱作“迄今爲止最具成本效益的模型”,每百萬tokens處理成本僅爲0.75美分,相比2.0 Flash的10美分更具性價比。
谷歌稱,這是公司迄今爲止最強大的AI模型套件,所有模型在發佈時都將具有多模態輸入和文本輸出功能,更多模態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全面推出。
谷歌母公司Alphabet CEO桑達爾·皮查伊在2月4日(當地時間)的業績電話會議上表示,谷歌的Gemini 2.0 Flash模型及2.0 Flash Thinking模型在效率上可與DeepSeek-R1媲美。
谷歌發佈的Gemini 2.0在網絡上也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中不乏讚譽,看起來情況一片大好。
OpenAI放大招,谷歌受衝擊?
然而,谷歌發佈Gemini 2.0沒多久即遭OpenAI精準“爆破”。
據悉,最初,ChatGPT僅向付費用戶提供搜索引擎功能。而隨着時間的推移,OpenAI逐漸放寬了使用權限。2024年12月,OpenAI宣佈向所有登錄用戶開放ChatGPT的搜索功能。
而在2月6日,OpenAI再進一步,直接宣佈向所有用戶開放ChatGPT搜索功能,且無需註冊或登錄賬戶,直接引發熱議。
和谷歌、必應等傳統搜索引擎相比,ChatGPT搜索能更高效、精準地抓取網絡信息。同時,藉助大模型,ChatGPT搜索能更好地解讀用戶的搜索想法,並且可以提供搜索結果的源地址。
有網友認爲,OpenAI的這番操作或是因爲DeepSeek帶來的壓力,並表示“感恩DeepSeek”。與此同時,還有更多網友第一時間指出,ChatGPT搜索功能強大,谷歌的好日子恐將結束。
據瞭解,谷歌的Chrome瀏覽器於2008年推出,根據市場調查機構Statcounter的數據,截至2024年12月,Chrome瀏覽器佔據了全球瀏覽器市場近67%的份額,是絕對的市場霸主。
對於谷歌而言,Chrome瀏覽器是用戶使用谷歌搜索引擎的主要接入點,爲谷歌帶來了大量的流量和用戶,同時谷歌通過Chrome瀏覽器收集大量用戶數據,服務於其廣告業務,而廣告收入是谷歌營收的最大貢獻者,此外Chrome瀏覽器還是谷歌生態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
總的來看,網友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搜索業務對谷歌而言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旦遭到OpenAI的衝擊,公司的發展前景將受到嚴峻挑戰。
巨頭撒錢“血拼”,質疑越來越多
值得注意的是,2月5日(當地時間),谷歌的股價跳空放量大跌7.29%,異動明顯。
不過,谷歌的大跌其實和最新披露的業績有關。
2024年第4季,谷歌錄得收入964.69億美元,按年增長11.77%,稍低於市場預期的965.6億美元。其中谷歌廣告收入按年增長10.60%,至724.61億美元,進一步細分谷歌搜索及其他業務貢獻了540.34億美元的收入;谷歌雲季度收入按年增長30.06%,至119.55億美元。
利潤端,四季度的淨利潤同比增長28.27%至265.36億美元,每股攤薄後盈利爲2.15美元,超出預期。
更關鍵的是,Alphabet宣佈,2025年的資本支出將達到750億美元,以繼續擴展其人工智能戰略,這個額度大幅超出預期,也被視爲是谷歌股價大跌的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瘋狂撒錢在AI領域“血拼”的不僅僅是谷歌。
2025年1月初,微軟(MSFT.US)宣佈將於2025財年(年結日爲6月30日)投資800億美元,建設AI數據中心,遠超上一財年的500億美元。
Meta也在1月底宣佈,公司將在2025年投資600億-650億美元,並大幅擴張AI團隊。
然而,在DeepSeek-R1大模型“多快好省”的比較之下,投資者對於科技巨頭動輒數百億美元的AI研發開支產生了越來越多的質疑,這也影響到了美股科技板塊的走勢。
本文源自:財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