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副總統咄咄逼人惹惱歐洲政要 大陸是否填補「美國優先」留出的空間?

在美國日益趨於單邊主義、孤立主義的背景下,中國到底要在國際舞臺上扮演怎樣的角色?美聯社

美國副總統萬斯在2月14日的講話惹惱了許多在場的歐洲政要。他當場指責歐洲的言論自由「出現倒退」,指責歐洲接納了太多移民,還爲川普的俄烏和平構想辯護。許多人擔心,如果按照川普的想法,俄羅斯將會佔據上風。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利烏斯直言萬斯的言論「令人無法接受」。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也在次日演講中暗示「歐美數十年來的關係正在結束」。

相比美方的咄咄逼人,與會的中國外長王毅似乎更具親和力。他在演講中以充滿包容性的語氣表示,中國將歐洲視作夥伴而非對手,還強調願意在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和平談判中發揮「建設性作用」。在和德國總理肖爾茨的雙邊會晤中,王毅也說,中方願意深化與德國的全方位合作關係,並呼籲中國和歐盟加強「加強優勢互補,深化務實合作」,「堅持自由貿易,踐行多邊主義」。

在美國日益趨於單邊主義、孤立主義的背景下,中國到底要在國際舞臺上扮演怎樣的角色?

曾經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修昔底德陷阱」、擔心中國崛起必然對美國霸權構成挑戰從而極有可能引發重大沖突的美國政治學者艾利森(Graham Allison)認爲,作爲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中國「無疑會竭盡全力」去取代美國的既往角色。他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說:「如果美國退出一個又一個貿易協定,那麼像中國這樣希望通過貿易來實現經濟增長的國家就會去填補這一空缺。」

針對川普上任後就立刻宣佈退出世界衛生組織等多個國際機構,艾利森同樣指出,這將是北京的良機,「習近平已經注意到這裡有很多機遇,要是美國不好好出牌,北京就更容易取得成功。」

北京「全球化智庫」理事長、經濟學者王輝耀也對德國之聲表示,包括髮動新一輪全球貿易戰在內的美國單邊主義、孤立主義行動,「短期看可能確實對美國有利,長期來看可能會促使全球更多的國家、包括歐洲國家來和中國做更多的生意,所以反而可能對美國不利、中國有利。」

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姚洋則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如果歐洲在當前國際形勢重新洗牌的格局下想和中國實現更加緊密的關係,就需要奉行真正獨立自主的對華政策。他以「美國優先」爲例,認爲歐洲的政治也應該更多地從自身利益角度出發,「歐洲應該在國防、安全、外交政策方面更側重於自身的真正利益,其實歐洲和中國是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間的。」

中國想要摘取俄烏和平成果?

此次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俄烏戰爭是絕對的熱點議題。然而,北京和莫斯科緊密而微妙的關係卻對歐中加強合作構成了阻礙。就在峰會上,中國外長王毅被會議主席、德國資深外交官霍伊斯根(Christoph Heusgen)問道,爲什麼北京依然以促進中俄貿易的方式爲俄羅斯提供支持,王毅則反問說:「中國那麼大的天然氣需求,要是不從俄羅斯買,還有哪個國家能夠爲衆多中國民衆提供那麼多天然氣?」

他同時呼籲,作爲利益直接攸關方的歐洲應該在俄烏衝突問題上爲促成和平發揮更大作用。此前,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中方已經提議舉行美俄峰會,以推動結束烏克蘭戰爭。

美國政治學者艾利森則分析認爲,中國正在努力展現自己的和平締造者形象,即「不支持戰爭、希望參與到止戰進程中來」。

中國經濟學家姚洋則指出,作爲和俄羅斯以及烏克蘭都有大量貿易往來的大國,早日結束戰爭也是中國自身經濟利益之所在。

同樣參加了慕尼黑安全會議的立陶宛前外長蘭茨貝格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則警告說,如果歐洲國家無法團結一致接過美國撤離後的援烏抗俄重任,中國可能會乘虛而入搖身一變充當烏克蘭的保護傘,「北京手裡有着對俄羅斯的影響力,所以甚至能給烏克蘭開出比川普更好的條件。」烏克蘭也能爲中國保護傘提供豐厚回報,其中包括戰後重建的合同、港口、農產品等等;而且,屆時也有很多歐洲國家會支持這種方案。蘭茨貝格斯擔心,中國可能會藉機離間歐洲和美國,就像當年基辛格離間蘇聯與中國那樣,最終導致歐洲國家更加依賴中國。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爲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 本文章由德國之聲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