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風行者」2030年問世 貨艙空間冠全球 4架F-35C
美國新創公司「Radia」正建造史上最大軍用運輸機「風行者」。圖爲執勤意象圖。(取自Radia網站)
「風行者」主打貨艙空間大,與標準地面運輸基礎設施相容,可望提升後勤運輸效能。(取自Radia網站)
「風行者」(上)未來可望與現役運輸機隊合作,填補美國、北約空運能力缺口。(取自Radia網站)
軍聞網站「Army Recognition」21日報導,美國新創公司「Radia」正在建造史上最大軍用運輸機「風行者」(WindRunner),主打貨艙空間大、貨物無需拆卸,可與標準地面運輸基礎設施相容等,預計2030年首次交付;未來可望與西方現役運輸機隊合作,提升美國與北約後勤運輸效能。
據「Radia」新聞稿,「風行者」長108公尺、翼展80公尺、高24公尺,巡航速度0.6馬赫(約時速740公里),貨艙空間將超過6800立方公尺,相當於C-5「銀河」(Galaxy)戰略軍用運輸機貨艙空間的7倍,或C-17重型運輸機的12倍,可容納6架CH-47「契努克」直升機、4架CV-22「魚鷹」傾斜旋翼機、4架F-16或F-35C戰機,乃至12架AH-64「阿帕契」攻擊直升機。
值得注意的是,「風行者」裝卸方法擬採滾裝方式,可與標準地面運輸基礎設施相容,貨物無需拆卸;加上所需起降跑道較短,約1800公尺,還能在不平整地形執勤,可望提升空運投射能量,發揚「彈性戰鬥部署」(ACE)與分散部署後勤支援概念。
不過,「風行者」最大酬載量與航程僅72.6噸和2000公里,低於現役C-5或C-2、A400M等運輸機。「Radia」表示,有鑑於現役運輸機因貨艙空間不足,載運量通常低於重量限制,因此,該型機着重於擴大機艙內部的裝載空間,而非有效酬載量。該型機目標於2030年投入使用,未來也可能增加空中加油等功能,拓展任務範疇。
此前,「Radia」5月已與美國運輸司令部(USTRANSCOM)簽約,將攜手針對空運「超大型」貨物(outsized cargo),尤其長度超過300英尺(約91公尺)物件,提出解決方案,而北約也對此計劃表達高度興趣,因此「風行者」未來可望與現役運輸機隊合作,填補美國、北約現有空運能力缺口。
「Radia」2016年由多名航太專家與前波音公司員工所成立,「風行者」原本開發用來運送風力發電扇葉,可搭載1片105公尺長扇葉,或2片95公尺長扇葉,如今國防界也發現該款運輸機潛力,有望提升裝備後勤運輸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