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反托辣斯案救濟措施裁決 Google 不必賣 Chrome 事業

美國聯邦法官對反托辣斯案做出處分,未要求Google出售Chrome瀏覽器。路透

Google反托辣斯案的救濟措施裁決出爐,包括不得爲旗下產品簽署獨家協議、須共享搜尋數據等,但躲過最壞情況,不必出售Chrome瀏覽器事業,也能維持與蘋果的營收分潤協議,激勵Google母公司Alphabet股價3日在美股早盤大漲逾8%,蘋果也漲逾3%。

Google在這項訴訟的救星,意外是OpenAI等生成式人工智慧(AI)對手。

美國聯邦地方法院法官梅塔(Amit Mehta)去年已判決Google壟斷搜尋引擎市場,2日公佈救濟措施的裁決,禁止Google爲旗下的搜尋引擎、Chrome瀏覽器、Google助理及Gemini等產品簽訂獨家合約,也就是不得付費讓Google產品成爲裝置或瀏覽器的獨家服務,並且進一步禁止Google把Android應用程式商店的授權,與這些產品的使用綁在一起。

梅塔也要求Google須分享搜尋數據,允許「符合資格的競爭對手」使用Google搜尋結果在自家平臺打造產品。

不過,梅塔允許Google付費給蘋果等瀏覽器開發商(如蘋果公司),成爲其產品的通路,這也代表Google每年支付蘋果約200億美元、成爲蘋果瀏覽器內建搜尋引擎的交易,不受影響。

梅塔也設下限制:合作方必須同時推廣其他搜尋引擎,在不同作業系統或隱私模式中提供替代選項,並允許用戶每年修改預設搜尋設定。

梅塔也駁回司法部希望出售Chrome瀏覽器事業的請求,認爲司法部「要求強制這些關鍵資產越界,Google並未運用這些資產施行任何非法限制」。

他表示,法官的職責是審慎地決定救濟措施,而且市場的競爭態勢已經改變,主因爲AI技術,雖然生成式AI還沒拉下Google,但AI新創公司最後可能「改變局勢」。梅塔說,數千萬人都已在上網搜尋前,先用生成式AI聊天機器人蒐羅資訊,A投資熱潮已促使「驚人」的資金涌入產品直接威脅傳統搜尋的AI信創公司,「這些公司在與Google競爭時的財務與技術,已好比過去數十年來的任何傳統搜尋業者好轉」,「有強烈理由避免衝擊現有體系,允許市場力量發揮作用」。

AI新創公司的收購熱潮方興未艾,最新交易爲OpenAI以11億美元買下產品測試業者Statsig,輝達(Nvidia)8月也買下程式編碼新創公司Solver。

不過,BMO資產市場公司分析師皮茲(Brian Pitz)警告,Google的挑戰尚未結束,因爲另一宗反托辣斯案件已認定Google操縱廣告拍賣系統圖利自家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