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法尿尿!糖尿男1周腫20kg變米其林寶寶 1決定免跑醫院洗腎

▲臺灣是末期腎臟病盛行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衛福部編列4億專款鼓勵推動腹膜透析。(圖/記者許宥孺攝)

記者許宥孺/高雄報導

高雄一名54歲黃先生深受糖尿病所苦,今年過年後,他突然無法正常小便,短短一週內突然暴增20公斤,整個人浮腫到不像話,就醫時發現腎功能已嚴重低下必須洗腎。由於黃先生擁有許多興趣,醫師評估他的生活作息,建議他植入腹膜透析導管,在家睡覺時就能洗腎,不用三天兩頭跑醫院,且健保提供全額給付,黃先生欣然答應,手術當日即返家,現在只差在肚皮多了一條管線,上班、出遠門都沒問題。

臺灣末期腎臟病發生率高居全球首位,透析盛行率更是居高不下。根據健保署資料,目前​​每年約有9萬人接受透析治療,但超過9成患者都是選擇到醫院接受血液透析。事實上,健保署已投入4.3億元專款,鼓勵推動腹膜透析,患者可以居家洗腎,院所不必再開病牀。

▲高雄市衛生局局長黃志中。(圖/記者許宥孺攝)

▲高雄六龜衛生所26日啓動偏鄉啓動腹膜透析醫療。(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響應國家加強推動腎臟照護與腹膜透析政策,高雄長庚醫院、高雄市立鳳山醫院、高雄市立大同醫院今日舉辦記者會,分享腹膜透析治療趨勢。衛生局長黃志中指出,六龜衛生所2天前才攜手大同醫院正式啓動腹膜透析服務,成爲全臺少數在偏鄉開辦此療法的衛生所,讓腎臟病患在家即可接受治療。高雄山區幅員廣闊、交通不便,偏遠、原民地區腎友,尤其颱風豪雨道路中斷時,腹膜透析可確保治療不中斷。

▲高雄長庚醫院腎臟科主任李文欽。(圖/記者許宥孺攝)

高雄長庚醫院腎臟科主任李文欽表示,腎臟透析分爲腹膜透析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是在家「洗肚子」,健保全面給付透析藥水、全自動腹膜透析機器租金,隨時隨地都能洗腎;血液透析則是一個星期需到醫院洗3次血,將輸出血液淨化,再將乾淨的血液流回體內。

▲高雄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鄭本忠。(圖/記者許宥孺攝)

高雄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鄭本忠表示,末期腎臟病友由門診先行評估,若病況適合採用腹膜透析,安排急診入院,由腎科團隊以局部麻醉方式在門診完成植管,再經過幾小時留院觀察便可返家。手術只會在肚皮上留下一條導管,讓透析液可進入並排出腹腔,利用腹膜作爲過濾膜清除體內廢物和多餘水分,後續腹膜透析過程都不必再扎針。

鄭本忠醫師門診曾收治一名54歲黃先生,他患有家族性糖尿病,2年前腎功能開始惡化,半年前,他驚覺自己已數日沒小便,手、腳與臉部都嚴重水腫,整個人宛如「米其林寶寶」,即便吃了利尿劑仍絲毫不見好轉,就醫才發現腎絲球過濾率僅剩個位數,體內累積多達1萬毫升以上的水,體重也從52公斤瞬間飆到72公斤。

▲黃先生罹患糖尿病,曾短短一週嚴重水腫暴增20公斤。(圖/記者許宥孺攝)

「我那時候就心裡有底,大概要洗腎了。」黃先生今日現身說法,他表示自己熱愛騎單車、拍飛機、聽音樂會,一想到要是真得洗腎,一週就有3天要躺在醫院。所幸,有次回診時鄭本忠醫師向他提起腹膜透析,一聽到在家裡就能洗腎,他毫不猶豫點頭答應,植入腹膜透析導管之後,每晚睡覺時順道進行腹膜透析。他笑稱:「對我而言,就是肚皮上多一條管線,衣服穿上完全看不出來,對生活影響大概只有10%」,現在外出都不受影響,也規劃要去旅遊。

▲鄭本忠、許淳惟醫師示範腹膜透析腎科經皮植管。(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既然居家腹膜透析成本效益高,還能提升生活品質,爲何多數腎友不願採納?鄭本忠坦言,許多腎友是因不瞭解而害怕並拒絕;再來是過去還未有居家全自動機器洗腎時,必須每日手動換液3至5次,多數患者覺得麻煩。最後,腹膜透析導管雖至少能使用8至10年,每月回診會確認應有的清除率,但腹腔也會隨着年紀老化,有患者雖採納居家洗腎,但若經評估腹膜壁層老化,那也無法繼續施作;不過目前也有患者同步採用血液、腹膜透析,可推遲腹膜壁層老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