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F35整合遠程反艦導彈成航母殺手 陸媒:中共航母是主要目標
美國國防承包商洛馬公司最近成功地在F-35B隱形戰機上測試AGM-158C型遠端隱形反艦導彈LRASM,使它具備「航母殺手」的能力。(圖/洛馬公司)
美國國防承包商洛馬公司最近成功地在F-35B隱形戰機上整合了AGM-158C遠程隱形反艦導彈LRASM,軍事分析人士認爲,這項新的戰力提升讓F-35晉升爲「航母殺手」,而近年來快速發展的中共海軍的新式航母,將是其主要的目標。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日前發表文章指出,當面對像中共解放軍這種實力相當的對手時,美軍需要可以從地平線以外的位置發起進攻的武器,而空射型遠程反艦導彈(LRASM)就是其中之一。
文章表示,2025年3月4日美國國防承包商洛馬公司宣佈成功以F-35B測試 AGM-158C遠程反艦導彈,這是去年9月以美國海軍F-35C成功試射LRASM後的最新成果,顯示美國海軍陸戰隊兩棲攻擊艦也進入部署LRASM之列。
洛馬公司製造的F-35機隊在全球範圍內飛行時間已達到100萬小時,併成功地在其3款機型上測試了AGM-158C遠程反艦導彈,這項測試將對10個國家的48個基地中1100多架F-35戰機有重要意義。
遠程反艦導彈具有低雷達可探測的設計,多種模式傳感器套件包括無源射頻搜索器和紅外成像,可自主進行目標識別。具有射後不理的能力,可以使用全球定位系統(GPS)和慣性制導(INS)功能的組合半自動導航到設定的目標。此型導彈造價約在3百萬至4百萬美元(約合臺幣1億元)左右,價格雖高,卻是美軍用以威懾中共航母與055型驅逐艦等355艘戰艦的利器。不過,LRASM也有缺點:一是造價太貴;二是它以亞音速飛行,即使具有雷達隱形能力,但仍易遭到攻擊。
陸媒《騰訊網》分析指出,「航母殺手」的說法自從反艦導彈面世後就不斷被引用,例如俄羅斯的日炙反艦導彈,以及中共海軍現役的鷹擊-18超音速反艦導彈與鷹擊-21高超音速導彈。
目前AGM-158C遠程反艦導彈的射程在345-575英里(555-925公里)之間,爲了航母的安全,目前美方還在開發射程能夠達到1000英里(1609公里)的新型號。
陸媒指出,無論是F-35B還是F-35C,其真正的弱點在於無法將LRASM掛載於內置彈艙,而外掛這個彈體巨大的武器則會嚴重破壞其隱形性能,容易遭到防空導彈與敵機的攔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