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峰會談烏戰未來 可能出現「雅爾達會議2.0」風險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16日於阿拉斯加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舉行峰會。(圖/路透社)
記者葉國吏/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在阿拉斯加展開高峰會,企圖爲烏克蘭戰爭尋求停火契機。這場會談既是全球和平的曙光,也引發對二次大戰後「雅爾達會議」遺留問題的擔憂。
川普在安克拉治(Anchorage)迎接普丁時展現非典型外交作風,普丁則以直接乘坐川普座車的方式,打破外交慣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分析,這種未經安排的場景,凸顯兩位領袖的特質:川普對普丁的敬重,與西方國家對普丁的集權者形象形成強烈對比。然而,川普近期對俄羅斯態度顯得不耐,反映出他迫切希望結束烏克蘭戰爭的心情。
在會談現場,川普與普丁表現出友好笑容,但隨後進入嚴肅模式,不迴應媒體提問。川普明言,若俄羅斯不停止戰火,美國將加重經濟制裁。他同時希望能討論有爭議的領土交換方案,雖然最終仍需烏克蘭的基輔決定。美方也考慮提供烏克蘭非北約(NATO)成員形式的安全保障,但川普坦承對會談結果不抱過高期望。
對普丁而言,這場峰會是一場內外兼顧的操作。他在國際上受制裁與刑事法院(ICC)拘捕令影響,但在阿拉斯加這個距離俄羅斯僅約150公里的安全地帶,卻能借由停火談判壓制烏克蘭的外交空間。普丁堅持不放棄已掌控的烏東地區,展現出攻勢主導的態度。這也讓外界擔憂,這場峰會是否會重演1945年雅爾達會議的分裂影響。
「雅爾達2.0」的風險成爲國際關注焦點。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引述前官員陶塞格(Torrey Taussig)的觀點,認爲如果美俄峰會未妥善協調烏克蘭與歐洲的立場,可能重蹈二次大戰後的覆轍。當年的雅爾達會議由美、英、蘇三巨頭主導,排除東歐與東亞國家參與,最終引發冷戰長達半世紀。如今,克里米亞已成俄羅斯2014年佔領的地區,而雅爾達的遺影,似乎也籠罩在美俄會談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