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印開始加徵50%關稅 莫迪拒接特朗普電話
00:10
美國與印度之間的貿易裂痕持續擴大,兩國關係陷入近年罕見的緊張態勢。
美國政府於8月27日明確自美國東部時間當日0時起,對自印度進口的商品正式加徵25%懲罰性關稅。這一新增關稅與此前已實施的25%關稅疊加後,印度輸美商品總體關稅稅率攀升至50%,成爲全球範圍內美國針對單一國家設定的最高關稅水平。
據美方表述,此次加徵關稅是對印度“以直接或間接方式進口俄羅斯石油”的迴應,其依據源於美國前總統特朗普8月6日簽署的行政令,該行政令明確新關稅措施將在公佈21天后正式實施,爲這場貿易對抗設定了清晰的時間節點。
關稅落地的衝擊迅速傳導至印度產業端。印度出口組織聯合會發佈的數據顯示,50%的高關稅已導致約55%的印度輸美產品喪失價格競爭力,在國際市場中陷入被動。多家出口企業反饋,美國客戶已密集取消訂單。
面對美國的關稅施壓,印度總理莫迪政府迅速採取多重應對舉措。8月2日,莫迪在公開集會上發出“支持本土產品”的呼籲,號召民衆通過消費本土商品爲經濟“減壓”,這一表態被外界解讀爲對特朗普此前稱印度爲“死亡經濟體”言論的間接反擊,也彰顯出印度不願在貿易博弈中妥協的立場。
除輿論動員外,印度政府還出臺了針對性政策支持:一方面聚焦農民與小微企業主兩大羣體,通過補貼、信貸扶持等方式幫助其抵禦關稅衝擊;另一方面則通過外交渠道向美方明確劃出“不可妥協的紅線”,強調印度的能源進口政策與貿易選擇不受外部壓力左右。
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報道,近幾周內,特朗普曾至少四次嘗試與莫迪通電話,但均遭到莫迪的拒絕。報道援引消息人士的說法稱,莫迪的這一決策兼具“情感動因”與“戰略考量”——既源於對美國加徵高關稅及“死亡經濟體”不當言論的“深切憤怒”,也出於對通話內容可能被扭曲的“謹慎防範”。
截至目前,美印雙方已就貿易爭端展開五輪正式談判,但始終未能達成任何實質性協議。印度方面在多個公開場合明確表態,不會屈服於美國的關稅壓力,新德里將堅持“以自主方式處理與華盛頓的雙邊關係”,拒絕在覈心利益問題上做出讓步。
《紐約時報》在分析中指出,50%的關稅稅率對印度經濟而言“近乎毀滅性打擊”,其不僅直接衝擊出口產業,還可能引發就業波動、外匯儲備承壓等連鎖反應。而從外交層面看,莫迪對特朗普通話的拒絕,標誌着美印傳統盟友關係出現明顯裂痕,未來兩國如何打破貿易僵局、修復外交互信,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編輯: 陳怡
責編: 趙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