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等關稅蔣萬安秉持3不原則 串連美國19州政府促媒合商機
臺北市長蔣萬安(右)出席臺北市府主辦的「2025臺美城市產業商機媒合會」,用美國在臺協會(AIT)商務組組長歐潔(左)交換意見。記者林俊良/攝影
美國關稅持續談判,「北北基桃」四縣市曾爲此召開交流平臺,今天北市府串連美國19州政府,推出臺美城市產業商機媒合會。北市長蔣萬安出席致詞表示,市府秉持「不等、不靠、主動出擊」原則,雖然對等關稅會帶來衝擊,同時卻也看到全球產業鏈重組的契機。
蔣萬安說,臺灣和美國之間的經貿關係非常的緊密,2024年臺灣是美國第七大的貿易伙伴,兩邊兩國雙邊經貿額度高達人1586億美元。另外,美國也是臺灣第二大出口國,2024年臺灣出口到美國的金額就達到1114億美元。
蔣萬安說,而今年1到8月,受惠AI人工智慧發展,臺灣出口到美國的金額超過去年,達到1171億美元,可見雙方經貿關係不只緊密,更互補無限可能。
蔣萬安說,北市成立專案小組後,每一週都會定期跨局處開會,他也親自走訪產業聽取第一線產業心聲,除了提供協助外,也主動積極看還有什麼可以做,希望在臺北經貿的基礎之上更進一步架構一個臺美的交流平臺。
他介紹,首次整合了美國各州、共19個州政府,以及所有不同相關產業的資源,總共有300多家的企業與會,涵蓋的範圍包含農產品、醫療、航太到人工智慧半導體等。
另外,蔣萬安也說,同時首次由美國官方來解析美國的市場動態、產業發展,共有11場產業說明會來深入分析。
美國在臺協實商務組長Janée Pierre-Louis致詞說,臺北市作爲臺灣的商業首部,是企業邁向全球市場的重要門戶,更有超過23個美國州政府在臺北設立辦事處,以及臺北與美國12個城市締結姐妹市而更加穩固連結。
Janée Pierre-Louis說,展示會集結了各產業的美國廠商,從農業原物料、食品,到醫療與生技產品,再到化學與航太產品,他們都希望與臺灣的進口商、經銷商及代理商合作,將產品、服務與技術引進到臺灣市場,滿足市場需求。
她說,隨着次世代科技推動市場需求,臺灣企業也迎來一個契機,可透過赴美投資,重新調整供應鏈佈局,不僅掌握市場成長,無論是美國企業希望進入臺灣市場,或是臺灣企業希望拓展在美國的佈局,都隨時準備好協助。
臺北市長蔣萬安出席臺北市府主辦的「2025臺美城市產業商機媒合會」,參觀來自亞利桑那州的「航太與安防設備專區」無人機展示。記者林俊良/攝影
臺北市長蔣萬安(右四)出席臺北市府主辦的「2025臺美城市產業商機媒合會」,邀請美國在臺協會(AIT)商務組組長歐潔(左三)、美國商會及各大產業公協會共襄盛舉,現場共吸引近千位產官學代表齊聚,充分展現跨城市、跨產業的廣度與代表性,爲臺美產業合作注入新動能,創造嶄新契機。記者林俊良/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