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年輕化!臺灣13至24歲病例連4年攀升 青少女10年暴增53倍

梅圖照片。(聯新國際醫院提供/呂筱蟬桃園傳真)

根據疾管署統計,臺灣13至24歲梅毒通報已連續4年攀升,2024年較2023 年增加近2成,2025 年上半年較去年同期上升13%,成爲上升最快的年齡層。自2025年9月起,臺灣成爲東亞首個針對113學年度入學的國中男女生,全面提供公費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接種政策的國家,聯新國際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李尚謙提醒,若錯過學校統一施打時間,仍務必帶孩子至合約診所補接種,才能提前建立防護力。

公費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接種以校園集中接種爲主,未滿15歲前完成第1劑者,多數只需2劑;若滿15歲纔開始接種,則需接種3劑。李尚謙指出,施打HPV疫苗可預防子宮頸癌、口咽癌、肛門癌及生殖器疣。臨牀試驗顯示沒有性行爲或未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女性,接種HPV疫苗預估可預防60至70%的子宮頸癌,男性則可降低癌症風險與病毒傳播,形成羣體保護。他也強調,HPV疫苗僅對部分病毒株具保護力,且對於梅毒、淋病等性病無效,因此安全性行爲仍是遠離性病最重要的防線。

衛福部資料亦指出,近十年15至19歲青少女梅毒案例爆增53倍。李尚謙分析,社羣軟體與網路資訊發達,導致青少年性觀念較開放、性行爲年齡下降,加上校園宣導性教育不足,缺乏相對應的保護意識與正確知識,讓性病「低齡化」問題日益嚴重。

青少年性病防治不僅是醫療議題,更是家庭、學校與社會共同責任。政府現已推出「匿名聊聊」與「年輕族羣免費梅毒篩檢」服務,確保民衆能獲得私密且專業的資訊。李尚謙建議青少年應落實安全性行爲,包括正確使用保險套,當身體出現異狀或懷疑有風險時,及早篩檢;家長面對孩子的青春性事,以理解代替責備,陪伴孩子面對治療,才能讓他們卸下心防、勇敢求助;校方與教師則不要讓性教育僅停留在「不要做」,更要提供正確知識與就醫管道,三管齊下才能真正讓年輕世代建立事前防護與事後應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