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促深化同盟 韓如大鯨魚間小蝦米

美國總統川普12日將與韓國總統李在明舉行首次領袖會談。(美聯社)

據日本TBS電視臺獨家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與韓國總統李在明12日將舉行首次領袖會談,雙方將就關稅和軍費開支進行深度討論。《南華早報》形容韓國猶如「兩條鯨魚之間的小蝦米」,既須迴應美方對軍事的要求,又必須與中國維持穩定關係。

川普上週宣佈與韓國達成關稅協議,並宣佈8月與李在明會晤。TBS稱,李在明預計11日前往華府,12日與川普會談,15日返韓。此次會晤除討論關稅協議的投資細節,還可能討論增加韓國國防開支。

韓《中央日報》指出,達成關稅協議後,兩國的關鍵問題是「同盟現代化」。7月底美韓外長首次會晤時,韓方罕見公開承認可能調整駐美韓軍定位,並證實雙方已正式討論「同盟現代化」議題。

同盟現代化一詞來自川普政府,包含調整駐軍規模、由盟國分擔更多防務費用,並強調駐韓美軍的角色可能從應對北韓擴張到遏制中國。

但美韓雙方對臺海的立場差距已逐漸浮現。先前美國國務院在外長會後聲明提及「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韓國外交部卻未明確提及臺灣,僅籠統表示「印太地區和平」。外界解讀爲韓國對臺灣問題持審慎態度,韓美戰略重點有所分歧,而李在明亦曾在競選辯論中強調,韓國應秉持國家利益爲優先,並警惕捲入潛在的臺海衝突。

與此同時,《南華早報》評論,韓國如同「兩條鯨魚間的小蝦米」,在中、美之間,首爾必須展現敏銳外交,避免在大國對抗中失去自主空間。

東國大學榮譽教授高有煥(音譯)指出,在臺海局勢可能升溫下,美國敦促韓國採取更明確立場,但雙方戰略利益不完全一致,讓韓國幾乎沒有空間明確表態。

與此同時,駐韓美軍的戰略角色也正在轉型。原本聚焦於威懾平壤的任務,如今正逐步擴展至印太地區,涵蓋臺海突發事件等區域安全挑戰。駐韓美軍司令布朗森(Xavier Brunson)今年5月表示,韓國像一艘「固定在日本與中國之間的航空母艦」,凸顯其在美軍全球部署中的地理與戰略重要性。

然而,這種聯盟深化也有代價。東亞研究所朝鮮研究中心主任樸元坤評論指出,川普將安全與經濟掛鉤的戰略爲盟友帶來沉重負擔。更有報導指出,華府近期頻頻施壓,要求共同防禦條約涵蓋臺海衝突,意圖將韓美軍事聯盟延伸至臺海。雖條約中確有「太平洋地區遭遇武裝攻擊即視爲共同威脅」的條文,但首爾至今對此立場仍未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