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春麥毒素超標 1228公噸銷燬
食藥署14日公佈邊境檢驗不符合食品資訊,一批重量1228公噸的美國進口春麥,被驗出真菌毒素超標,依規定須在邊境退運或銷燬。(食藥署提供/王家瑜臺北傳真)
食藥署14日公佈邊境檢驗不符合食品資訊,共有13項不合格,其中1項爲美國進口春麥,被驗出真菌毒素超標,依規定須在邊境退運或銷燬。食藥署說明,該船艙共載運1228公噸產品,由10家業者向美國同一製造商進口,將針對這10家業者提升邊境查驗頻率。
食藥署公佈,一批自美國進口、以散裝貨輪裝運的春麥,經現場查驗檢出赭曲毒素A 7ppb,依據「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麥類原料赭曲毒素A限量爲5ppb,因此該批產品必須在邊境退運或銷燬。
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主任劉芳銘說明,該貨輪共有4個船艙載運春麥,其中3個船艙皆檢驗合格放行、1個船艙檢出赭曲毒素A超標。該批產品由10家業者共同向美國製造商進口,因此食藥署針對這10家業者在邊境檢驗頻率,從一般抽批(2%到10%)調整爲加強抽批(20%到50%)。近半年自美國進口春麥無其他不合格紀錄,則在邊境維持一般抽批檢驗。
林口長庚醫院臨牀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明,赭曲毒素可分爲A、B、C三種,其中毒性最高的是赭曲毒素A。赭曲毒素A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爲2B級致癌物,具有腎臟毒性;部分動物實驗發現,赭曲毒素會增加泌尿道腫瘤風險。
顏宗海指出,赭麴菌喜歡溫暖、潮溼的環境,最適合生長的條件是25度以上,低溫則不易滋生赭曲毒素。咖啡製品、五穀雜糧、中藥材、可可、葡萄酒、啤酒、葡萄汁都曾被驗出赭曲毒素。由於赭曲毒素耐高溫200到300度,不易從味道和外觀辨識是否發黴,因此預防毒素產生纔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