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2月改善1橋有效率 嘉邑行善團今起修建彰化芳苑3座橋
社團法人嘉義市嘉邑行善團募款並協助彰化縣芳苑郷改善橋樑,嘉邑行善團理事長鄭秀玉(左三)、鄉長林保玲(左四)等人今舉辦3座橋改善工程動土典禮。圖/芳苑鄉公所提供
彰化縣芳苑鄉臨海,鹽風長年吹襲加速橋樑損壞速度,鄉公所獲社團法人嘉義市嘉邑行善團募款並協助修建橋樑,今一口氣舉辦3座橋的改善工程動土典禮,預計明年元月底同時完工啓用,改善偏鄉兩村的對外交通安全。截至目前嘉邑行善團爲芳苑鄉投入3192萬元建造7座橋。
文津7橋位在文津村,頂廓1橋和2橋位在頂廓村,芳苑鄉公所今在呈L形相接的頂廓1橋和2橋之間舉行3座橋改善工程動土典禮,嘉邑行善團理事長鄭秀玉、執行長蔡坤章、常務監事王泉鬆等10多名理監事出席,縣政府機要秘書張建豐代表縣長王惠美參加,芳苑鄉農會總幹事洪煜桓及民代服務到場,場面熱鬧。
鄭秀玉說,嘉邑行善團的善款來自十方大衆,盡力做到資源最大化,不分黨派、不分地域,只要有需求就前往協助,在花蓮光復鄉水災除了幫災民,也找工程人員和機具前進災區清理現場,她去年9月8日當選理事長,得知芳苑鄉有危橋待修,理監事會決議募款集資整修,若費用不夠,嘉邑行善團仍會「做到夠」,保證工程品質良好。
鄉長林保玲表示,政府機關發包工程有一定程序,無法劍及履及,嘉邑行善團是民間團體,做事有效率,施工品質有口皆碑,對芳苑鄉幾乎以兩個月修建1座橋的速度,去年10月到今年9月改善4座橋,今動工改善第5至第7座橋,換成公部門需先找到經費,然後規畫設計和發包,7座橋恐怕4年都做不完,因此嘉邑行善團願爲偏鄉造橋,鄉公所和村民都很感激。
今動工改善的3座橋,工程經費1070萬元,文津7橋橋面將拓寬爲5至8.8公尺,頂1橋拓寬7.7至9.6公尺,頂廓2橋拓寬7.5至11公尺,施工90個日曆天。
芳苑鄉與嘉邑行善團結緣自縣政府列管危險的文津3橋,鄉公所經費拮据未能修繕,文津村長陳鴻圖機緣巧合下遇到嘉邑行善團,促成募款1034萬元修橋善舉,縣政府會勘現場後認爲必須同時改善橋樑兩端的排水護岸,否則橋樑基礎難以穩固,縣長王惠美獲知後補助650萬元整修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