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11名議員推抗中法案 外交經濟軍事面強化對臺支持
美國11名參議員今天提出法案,以確保在與中國競爭中取勝,內容包含從經濟、外交及軍事層面支持臺灣,包括停止將臺灣政府稱爲「當局」的過時做法,AIT處長職稱改爲代表,且任命程序須比照大使,獲參院同意。
這項「2024年戰略法案」(STRATEGIC Act of2024)由聯邦參議院外委會首席議員裡契(JimRisch)、楊恩(Todd Young)及蘇利文(DanSullivan)等共和黨議員提出。
楊恩下午透過新聞稿表示,這項法案推出的時機至關重要,中國共產黨正在持續破壞印太區域的安全穩定。方案包含多項關鍵措施來對抗中共、強化美國供應鏈,及提升對臺灣的支持。
蘇利文說,國會內部對於中國共產黨是美國的頭號戰略威脅已有共識。「我們早該擬這樣的法案了。這項法案將致力保護美國及其區域盟友的利益,並努力對抗中共的全球影響力」。
蘇利文也期待與國會同僚合作,針對中國挑戰提出更多的優先因應事項,尤其是在利用美國能源所帶來的戰略機遇,及進一步因應中共對臺灣日益升高的威脅方面。
法案長達378頁,涉臺部分包括成立經濟版的「老虎小組」,專責在中共對臺灣出手時提出制裁軍事或非軍事實體清單。老虎小組也必須提列美國與盟友如何使用其他經濟工具,以嚇阻及因應北京對臺的侵略。
外交方面,「臺灣政府的待遇」項下條文提到,國務院及其他美國政府機構應將臺灣民選政府視爲臺灣人民的合法代表,並結束將臺灣政府稱爲「當局」的過時做法。
國務院和其他美國政府機構官員與臺灣政府對口部門進行直接、例行性互動時,法案要求美國政府不得施加任何限制,包括限制臺灣高階官員在美的行程(travel)。
法案指出,國務院不得將2025年會計年度的任何經費用於限制臺灣軍人、政府或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代表,出於官方目的展示國旗或相應軍事單位標誌或徽章。
根據法案,所謂「官方目的」適用於以下3種情境:穿着正式制服、舉行政府主辦的典禮或活動,及在國務院社羣媒體上露出時。
法案也含友臺議員推動多年的倡議,也就是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處長的任命案須經參議院確認同意,職稱應改爲「代表」(Representative)。
美國駐外大使人事案須經參院通過,AIT處長雖然等同於美國派駐臺灣的實質大使,但由國務卿任命,不需經過參院。法案另含「臺灣戰爭儲備庫存計劃」,授權總統向臺灣移交自動武器彈藥及飛彈等作爲臺灣武器庫存。
與中國競爭部分,法案要求透過提高智庫透明度、禁止向美國大學提供某些附帶條件的禮物和合約及揭露中國騷擾美國外交官的行爲,來對抗中國共產黨惡意的影響力。
法案也聚焦以反壟斷改革、反經濟脅迫的新措施來反制中國的掠奪性經濟行爲,及透過打擊中國無人機系統在中東的擴散及修改飛彈技術管控制度,以強化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的合作。
參議員提出的法案要成爲立法,還要經過層層關卡,包括相關委員會同意、參議院院會審議、送到衆院表決等,加上今年正逢大選年,將壓縮國會議事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