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元年」開畫!高雄甲仙翻轉中繼站 打造最潮山城藝術村
甲仙林森路停車場旁老民宅外牆創作「百貓圖」,將老建築轉化爲充滿童趣與互動感的拍照牆。(林雅惠攝)
曾被視爲南橫沿線「中繼站」的高雄甲仙,近年積極以藝術爲引擎推動地方創生,甲仙區公所啓動「貓元年城市IP改造計劃」,以「如何在沒有貓的城市,用貓開始說故事」爲主軸,邀請臺、港、荷、法等地塗鴉藝術家駐村創作,透過彩繪藝術與居民共創,爲山城注入新樣貌,打造最潮的「貓城市」。
甲仙位於高雄東北角,早年因南橫公路的交通樞紐地位而繁榮,2009年莫拉克風災重創交通後,觀光人潮一度減少,雖以芋頭與竹筍聞名,卻缺乏吸引旅客駐足的亮點,2020年甲仙公所結合13個社區與學校打造「貓巷」彩繪後,成功吸引人潮,今年更進一步推動「貓元年城市IP計劃」,以彩繪藝術延伸城市故事,翻轉地方印象。
甲仙林森路停車場旁老民宅外牆創作「百貓圖」,將老建築轉化爲充滿童趣與互動感的拍照牆。(林雅惠攝)
甲仙和安社區活動中心彩繪。(林雅惠攝)
甲仙忠孝路沿線店家與鐵卷門以「鎮上最酷的貓」爲主題,設計五隻具不同風格的貓角色,展現農村、潮流與旅行文化的結合。(林雅惠攝)
此次彩繪計劃由塗鴉藝術團隊城市記號創意操刀,集結臺灣彩繪師可樂(Colasa)、黑雞先生(Mister OGAY),以及來自香港Sinic、荷蘭的Fleks(阿水)與法國的Rico等藝術家,以塗鴉藝術重新詮釋甲仙芋筍產業、客家文化與「貓城市」意象,並透過社區居民參與,讓藝術成爲日常風景。
彩繪作品遍佈多處地點,形成串聯的「山城藝術長廊」,其中,社區活動中心外牆以鮮明色彩與自然意象繪製303平方公尺大型壁畫,象徵山城的客家文化及生命力與守護精神;林森路停車場旁老民宅外牆創作「百貓圖」,將老建築轉化爲充滿童趣與互動感的拍照牆;忠孝路沿線店家與鐵卷門則以「鎮上最酷的貓」爲主題,設計五隻具不同風格的貓角色,展現農村、潮流與旅行文化的結合。
另仙埔橋旁閒置空間則改造原YouBike站體,設置貓元素街道傢俱與旅遊資訊牌,成爲「貓巷」入口新地標;此外,主要路口也增設觀光導引系統,串聯停車場、商圈與彩繪路線,打造完整的遊覽動線。
甲仙區長劉德旺表示,這次彩繪不僅美化環境,更凝聚社區力量,感謝市府對於貓元年計劃支持,讓居民透過參與重新找回地方自信與認同感,「藝術家畫牆、居民說故事,我們一起爲甲仙畫出新生命。」,未來將持續推動藝術祭典與文創商品開發,讓「貓城市」成爲甲仙的新旅遊品牌。
劉德旺強調,甲仙近年因「芋筍節」與虛擬角色「偶泥」、「甜湯」帶動觀光熱潮,去年吸引近2萬人次造訪、創造上千萬元消費產值,公所期望「貓元年」彩繪行動能延續這股能量,讓甲仙不再只是旅途的中繼站,而成爲旅人願意停留、探索、再回訪的藝術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