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臺灣問題 法媒:川普與習近平誰會讓步?
貿易、臺灣問題,法媒:川普與習近平誰會讓步?(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據法國廣播電臺報導,川普與習近平在韓國的這場會談,按照川普的說法,是一個「長時間會談」。他稱:「我們跟習主席有很多話要談,他也有很多事要和我們討論。我相信這會是一場良好的會面。」川普當地時間25日在飛往亞洲的空軍一號上對媒體表示:他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達成「全面協議」持樂觀態度。
本來,這是一場旨在爲降低美中貿易緊張而討價還價的峰會。按照慣例,在這種峰會上,雖然不排除臨時性議題,但一切都提前做好了準備,對方準備接受多少,另一方準備讓步多少,拒絕什麼,大體上有一個路線圖。
僅就貿易戰而言,中美之前已經進行了四輪談判,達成臨時休戰協議,但在中國10月初公佈一份全面限制稀土的跨境管轄協議後,之前的協議似乎差不多作廢了。因爲之前的四輪會談,從未達成一個所謂的全面性協議,之所以臨時休戰,主要是美方同意放寬晶片出口,中方同意放寬稀土限制。這一切隨着10月9日那一紙宣告迎風瓦解了。因此川普威脅將把對華關稅從11月1日起提升100%。
所以,真正能爲川普重返白宮以來舉辦的首場川習會做鋪墊的,應是正在馬來西亞首都舉行的美中貿易談判,從第一天的談判情形看,雖然沒有披露多少細節,但雙方都聲稱極具建設性,似乎顯示了雙方都不希望讓貿易戰升級,至少不希望破壞特習會會談的氣氛。
專家們認爲,貝森特、葛里爾與何立峰首先必須先設法緩解美國對中國科技出口管制與中國對稀土控管的爭議。至於能達成什麼協議,或者一如前四輪談判,只是繼續把貿易休戰延長三個月,緩期執行關稅,但好處是中方贏得了時間;或者中方做出小小犧牲,比如迎合川普的胃口,突然宣佈大筆購買美國大豆。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次川習會談涉及的議題已遠遠被擴大了,僅僅在川普這邊,除了稀土,芬太尼,現在又加上了大豆。且在他出發前往亞洲當日,華盛頓宣佈對中國是否履行2020年貿易協議展開調查。另外,川普再次要求中方放棄購買俄羅斯原油,據指針對中國進口俄羅斯石油的二級制裁,可能會再次被提上日程。北京方面表面上看似乎不動聲色,一直強調的議題涉及降低關稅以及放寬技術出口,但有一個更重要的與貿易沒有太大關係的議題顯然出自北京的要求,讓美國在臺灣問題上做出讓步。
有評論稱,如果中美在這兩個問題上各退一步,世界的局面可能就會改觀,中方放棄購買俄羅斯原油,這無疑有助於改變地緣緊張,讓俄羅斯戰爭經濟難以爲繼;同時美方在臺灣問題上做出重大讓步,比如美國正式聲明反對臺灣獨立、甚至減少對臺灣的支持等等,然而美中雙方會各退一步嗎?
川普24日晚搭機前往亞洲時對媒體表示:「我會談到臺灣,我不會去那邊,但會談到臺灣……很尊重臺灣。」他還表示,可能會提及釋放被囚禁的香港媒體大亨黎智英的問題。不過,美國國務卿盧比歐剛剛駁斥了華盛頓爲達成川普總統尋求的與中國的貿易協議而放棄臺灣的說法。25日,他在從以色列飛往卡塔爾的飛機上對記者說,美國不會放棄長期以來對臺灣的支持。
美國曆屆政府的美中峰會提到臺灣議題都是「各自表述」,川普會拿臺灣議題做交易嗎?北京似乎對川普「做交易的藝術」已有相當瞭解,有意迎合川普自認的交易大師形象。《華爾街日報》週五載文分析說:北京已針對川普制定了一種新策略,這種新策略植根於北京方面的一個核心信念:川普從根本上秉持「交易型」思維,而不是很注重「意識形態」。決策者們相信,他們可以利用川普對達成交易的熱情來削弱其政府中對華鷹派的影響力。在川普個人關心的備受矚目的問題上作出讓步,從而達到更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