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公部落「Ilisin no Fakong」登錄爲重要民俗 文化部頒證書

國家重要民俗「Ilisin no Fakong」授證典禮暨豐年祭晚會,今晚在豐濱鄉豐濱河濱公園盛大舉行,縣長徐榛蔚(左起)、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頒授證書,由部落頭目高金萬代表接受。(花蓮縣政府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國家重要民俗「Ilisin no Fakong」授證典禮暨豐年祭晚會,今晚在豐濱鄉豐濱河濱公園盛大舉行。(花蓮縣政府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貓公部落是豐濱鄉古老的阿美族聚落之一,完整保有傳統年齡階級制度、祭儀、禁忌與樂舞文化。(花蓮縣政府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花蓮縣豐濱鄉貓公部落「Ilisin no Fakong」經文化部原住民族重要民俗審議會審議通過,去年9月正式公告爲重要民俗,趁部落正值年祭期間,今晚由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頒授重要民俗認定證書,由部落頭目高金萬代表接受。

文化部去年召開的原住民族重要民俗審議會,通過「Ilisin no Fakong」登錄重要民俗,並認定重要民俗保存者爲「Fakong貓公部落」,去年9月11日正式公告登錄。由於豐濱鄉貓公部落在本月5日至10日舉辦盛大的Ilisin(年祭),今天是祭典第4天,由部落各年齡層共同參與,包含迎靈儀式、娛靈歌舞、送靈祭儀等,感謝祖靈歡慶豐收,也祈求來年的平安、順利及豐收。

文化部於指出,截至2025年7月,全臺重要民俗共計24項,其中原住民族佔6項;「Ilisin no Fakong」繼「鄒族 Mayasvi」、「港口部落阿美族 ilisin 豐年祭」、「賽夏族 paSta'ay」、「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邵族 Tungkariri Lus’an(祖靈祭)」之後,成爲第6項原住民族重要民俗,意義深遠。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表示,「Ilisin no Fakong」是第6項原住民族重要民俗。此次認定是對部落代代傳承、完整保有迎靈至送靈文化歷程的肯定。文化資產局將持續記錄、保存並推廣阿美族與貓公部落的文化,讓這份美好世代延續。

頭目高金萬表示,近三日有38位青年勇士依循祖先的足跡前往傳統聖地,重現祖先行跡並祈求好天氣。今年祭典更吸引超過1500位青年返鄉,足見文化的凝聚力。

縣長徐榛蔚表示,Fakong 貓公部落是豐濱鄉古老的阿美族聚落之一,完整保有傳統年齡階級制度、祭儀、禁忌與樂舞文化,感謝每位守護文化的族人。因爲有大家,我們的文化才能走向世界,讓世界看見臺灣、看見花蓮、看見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