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迪日本市場奏捷 第4季及明年營收樂觀以待

太陽能廠茂迪(6244)總經理葉正賢展示行動式太陽能充電板,強調臺灣太陽能必須開創利基產品,讓太陽能走入千家萬戶。記者簡永祥/攝影

太陽能廠茂迪(6244)總經理葉正賢今日出席「2025臺灣國際智慧能源周(Energy Taiwan 2025)」受訪時表示,今年受惠接獲日本屋頂型太陽能新訂單,第3季開始認列業績,訂單能見度看到明年一整年,預料單季獲利也將繳出不錯成績。被問及獲利表現,葉正賢以「笑臉迎人」,直說「審慎樂觀」。

葉正賢指出,也因日本訂單優於預期,將改變往年海內外營收比重各半,隨着新訂單挹注,預估今年海外佔比將拉昇至65-70%。

茂迪今年在2025臺灣國際智慧能源周以「綠能建築 × 永續農電 × 高效轉換」爲主軸展出多款創新模組產品。針對當前市況,葉正賢指出,今年全球太陽能裝置量有望突破600GW(10億瓦),但整體產能太大,導致整個產業出現隱憂,業者從PERC切入TOPCon,儘管技術創新但卻無法獲利反而呈現虧損,兩岸太陽能與製造業都遭遇虧損壓力,今年上半年大陸幾個大廠廠虧損人民幣40-50億元人,虧損嚴重,恐影響到新技術的投資,臺灣各製造業也是面臨虧損,不過茂迪走差異化路線,尤其前幾年深耕日本,今年6月獲得新訂單,預估能見度持續到明年全年,今年前兩季獲利穩定,預期第3季也不錯。

葉正賢表示,目前日本新案已進入出貨階段,將自今年下半年起穩定貢獻至2026年。法人觀察,茂鼎第三季營收表現平穩,第四季展望審慎樂觀,全年成長動能可望維持。

在臺灣市場方面,葉正賢坦言上半年出貨仍偏保守,但受惠於TAPCon技術成熟、良率顯著提升,國內接單量已逐步回升。「我們過去的技術耕耘開始開花結果,臺灣區營收也比過去幾個季度穩定成長。」

他說,過去國內業績最低曾跌至不到2億元,如今在平均售價(ASP)下降的情況下,仍能回升至接近3億元水準,顯示產品競爭力與市場基礎逐漸恢復。

在歐洲市場方面,茂迪持續拓展新客戶,並以技術差異化爭取訂單。然而歐洲競爭激烈,價格談判拉鋸不斷。葉正賢笑着說:「客戶對我們的新技術又愛又恨——愛我們的產品性能,但不愛我們的價格。」他笑稱。目前歐洲市場仍有大量中國廠商參與競爭,技術門檻提升使得TOPCon等新世代太陽能產品成爲業界標準。

葉正賢強調,公司未來將持續以創新應用爲核心策略,鎖定屋頂型與分散式光電市場,同時深化海外客戶經營,穩健提升出貨佔比。展望2026年,隨着日本市場穩定放量、臺灣市場逐步回溫,茂迪整體營運可望維持成長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