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倉百億級私募佔比近七成,有的“已完成最大加倉”,快速下跌或是佈局契機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耿倩 上海報道
4月10日,千億級私募景林資產合夥人高雲程發文稱,價格終將回歸價值,而價值總在危機中顯現其光芒,此刻的中國資產,正站在這樣的歷史節點上,公司會買入並持有優秀的中國公司。
市場震盪時,私募機構正“組團”加碼中國資產。止於至善投資總經理何理對《華夏時報》記者透露:“近期市場大幅波動,已經帶來較大的投資機會,公司整個基金於4月8日完成了最大持倉的加倉,大部分基金是滿倉狀態,除非有合同條款的相關限制。”
暢力資產董事長寶曉輝對《華夏時報》記者強調:“作爲一名基金經理,我的持倉策略堅定不移,僅有一個明確的方向,那便是絕不減倉,並且時刻密切關注市場動態,視具體情況積極加倉。”
當前,頭部私募機構正積極調整資產配置策略,大幅提升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私募排排網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4月3日,採取滿倉策略的百億私募佔比已攀升至68.12%,較上週大幅增超20%。此外,百億私募淡水泉表示,快速下跌或是佈局契機。
滿倉百億級私募增超20%
市場震盪下,私募機構對A股市場的配置熱情不斷升溫。
“近期市場大幅波動,已經帶來較大的投資機會,因此我們整個基金於4月8日完成了最大持倉的加倉,大部分基金都是滿倉狀態了,除非有合同條款的相關限制。”何理對《華夏時報》記者指出,公司踐行長期主義,自下而上對投資機會進行了主要的加倉,倉位天然實現了滿倉。
事實上,加倉已經成爲私募機構的普遍選擇。當前,頭部私募機構正積極調整資產配置策略,大幅提升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從百億私募倉位分佈來看,私募排排網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4月3日,採取滿倉策略的百億私募佔比已攀升至68.12%,較上週大幅增超20%。
今年以來,股票私募倉位顯著提升,並創下近七個月新高。截至2025年4月3日,國內股票私募倉位指數攀升至78.04%,年初至今累計漲幅達4.50%。值得關注的是,該指數不僅刷新了年內新高,更創下自2024年9月27日以來的近七個月峰值。
其中,百億級私募倉位指數創下近18個月新高。私募排排網最新數據顯示,百億級私募倉位指數突破81.40%關口,較前周大幅提升4.94%,創下年內最大單週漲幅。同時,此次加倉推動該指數自2023年9月中旬以來首次站上80%關鍵水位,刷新近18個月新高。
然而,私募的“瘋狂”是在理性的加持下進行的。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直言:“我們堅定持有A股優質資產,同時也強調紀律性與風險控制。目前我們的倉位更加註重結構優化,對於AI、新能源車等引領未來方向的領域進行了重點配置。對於高估值、業績不確定性大的標的保持謹慎。公司不追求‘抄底’,更關注尋找相對安全的成長性。”
中國資產將迎來長週期向上的戴維斯雙擊
私募倉位顯著提升,彰顯了頭部機構對A股市場後市表現的堅定信心。
“我當下的投資邏輯只有一個,那就是無限看好中國資產。”寶曉輝坦言,當前中國資產估值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具有較高的投資性價比。並且,在經濟結構優化、政策利好、全球資本流動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國資產具備顯著的估值修復和提升潛力。無論是股票市場的市盈率、市淨率等指標,還是債券市場的收益率,中國資產在全球範圍內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她明確,在市場調整的當下佈局中國資產,有望在未來市場復甦過程中收穫豐厚回報。
袁華明同樣認爲,從估值角度來看,A股和港股部分板塊具備非常好的性價比,尤其是滬深300、中證100等核心指數的PE、PB均處於十年低位。如果政策端持續釋放穩定信號,估值修復的空間可觀。
“中國資產中,寬基指數估值處於歷史低位,主要行業估值普遍低於國際可比水平。”優美利投資總經理賀金龍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從長期來看,中國經濟的內生穩定性存在,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加上政策的支持和科技創新的推動,中國資產的長期投資價值依然較高,估值有望隨着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的成長而逐步提升。除此之外,轉債市場在經歷了近期回調後,中位數估值重回120以下,具備配置性價比,通過量化模型擇券方式分散配置能夠增加持有過程中的體驗感。
半夏投資掌舵人李蓓也發聲“唱多”中國資產:“中國資產將迎來長週期向上的戴維斯雙擊。”她認爲,中國位於經濟週期的底部,企業盈利也處於週期性底部,如果中國可以通過充足的儲備政策工具,走出物價低迷,那麼企業盈利有大的週期性上升空間。在未來的世界新秩序中,中國實體企業會得到更大份額的世界市場需求,中國金融機構會得到更大份額的全球投融資需求,中國資本會得到海外股權投資的回報。中國企業的量級有望更上臺階。
快速下跌或是佈局契機
值得注意的是,百億私募淡水泉提示,快速下跌或是佈局契機。其在最新發給客戶的溝通紀要中指出,“恐慌情緒短期快速釋放,有望是中國股市重回基本面的契機。地緣政治噪音過後,更應該關注的是企業基本面的確定性。市場快速下跌過程中,一些被情緒拖累的企業,有望迎來新的一輪佈局機會。”
具體投資方向上,何理表示,以A500爲代表的A股核心資產有較強的投資性價比,而小微盤則偏貴。從港股來說,以恆生指數爲代表的相關公司,以及港股創新藥ETF投資機會相對較大。從美國來說,各類AI公司在本輪大幅下挫,包括算力、算法與數據、應用與終端等,以及美國的部分週期製造股,都跌到了較好的投資機會,同時一些中概股也非常有性價比。
雖然快速下跌或是佈局契機,但短期也需要客觀評估市場的整體風險與機會。賀金龍提示,市場調整劇烈時,一方面要看到部分資產價格下跌帶來的投資機會,如一些優質企業可能被錯殺;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市場不確定性仍然較高,如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政策的進一步調整等因素可能帶來的風險。
在權益類資產倉位選擇上,賀金龍建議,相較於股票的倉位頭寸,可以更多地選擇轉債作爲替代。他表示,近幾年轉債市場面臨供需結構重塑,供需帶來的稀缺性,有吸引增量資金帶來估值提升的必然性存在,並且2025年上半年臨期轉債承壓,有望爲市場帶來賺錢效應。由於轉債整體估值偏低,加上債底定價邏輯修復,結合本身“進可攻,退可守”的特性,可轉債可作爲傳統權益資產股票更具性價比和增強投資體驗的替代品。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