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瓶裝水是盤子!專家揭「7種最坑錢」日常用品 害你存不到錢

專家提醒,精打細算的消費者應掌握日常省錢訣竅。(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有些東西值得投資,但也有不少日常用品其實完全不必花大錢。隨着物價節節上漲,聰明消費成爲必要課題。美國理財網站《GOBankingRates》報導,財務專家馬森(Melanie Musson)點名7種最常見的浪費開銷,提醒消費者可從這些地方省錢,讓荷包更實在。

1、 昂貴太陽眼鏡

並非愈貴愈能保護眼睛。美國眼科學會指出,只要具備「100%防紫外線」標示,平價藥妝店的太陽眼鏡就能有效防護。相反地,若名牌缺乏UV防護,即使價格昂貴也不見得安全。

2、小包裝廚房食材

小包裝雖便利,但往往讓你不知不覺多花錢。像是麪粉、糖、香草精等烹飪或烘焙的耐放食材,若以大份量購買,不僅價格更划算,長期下來節省的花費相當可觀。

3、名牌藥品

專家強調,名牌藥與一般藥的「活性成分、劑量、效果」幾乎完全相同,差別只在包裝與品牌溢價。一般藥品通常只要名牌藥的一半價格,就能達到相同療效。

4、當季裝飾品

節日商品總是特別吸引人,但當下購入往往被擡高價格。事實上,季末清倉或折扣店、量販店,甚至二手商店都能用低價入手。不如選擇耐用、可重複使用的經典款,更能發揮價值。

5、奢華美妝品

華麗廣告與高價包裝讓人誤以爲效果更好,但許多平價彩妝與護膚產品成分相差無幾,效果不輸大廠牌。透過比較成分與用戶評價,就能避免爲品牌光環多花錢。

6、名牌大廠商品

不少消費者習慣認爲「大廠牌纔有品質保證」,其實不盡然。像Costco的自有品牌科克蘭(Kirkland),據瞭解由知名大廠代工,品質與規格與名牌無異,差別只在包裝,但是價格親民許多。

7、瓶裝水

瓶裝水看似便利,卻是一筆長期大開銷。多數城市自來水符合嚴格標準,搭配濾水壺或濾芯後口感更佳。只要使用可環保水瓶,不僅能省錢,還能減少塑膠垃圾,兼顧環保與荷包。

專家提醒,聰明的消費關鍵在於「功能」而非「品牌」,掌握這些日常省錢訣竅,不僅能避免掉入行銷陷阱,更能把有限資金花在真正值得投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