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一間若非自住就算投資客?高房價成避孕藥…投資行為牽動國安議題

房市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

PTT上一篇關於「投資客與少子化」關聯的討論在論壇上引發熱議。原PO提出定義:「只要房子不是自住,就是投資行爲」,並指出,許多名下持有多戶、卻未結婚生子的族羣,可能是臺灣少子化問題的其中一環。他進一步提出挑戰:「既然政府拿出1200億元鼓勵生育,爲什麼效果還是不彰?」

文章觀點「有錢人才買得起多間房,而有錢人多半也會生孩子,但也有不少投資客根本不婚、不生,只專注累積房產資產。」於是問題來了,究竟是投資客本身不生,還是高房價讓一般人根本不敢生?是否有必要從房產政策下手,重新規劃資源分配,才能對症下藥?

同時也質疑,若生育率連日本都追不上,那政府再多的預算也恐怕無濟於事。「生得起」與「想不想生」,或許纔是問題的根源所在。

文章曝光後,引發網友熱烈討論,有人認爲:「房子孩子本來在臺灣就是選一個不要太不滿」、「賣一堆小兩房連小孩都放不下不是很正常」、「不結婚不生小孩就是魯蛇,再多錢也一樣」、「租屋族活太爽,沒勇氣出價與背貸」,也有人直言:「投資客其實也會生,只是比你還有本事」、「真正不生的,是上不上下不下的中間族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