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房「低於市價、比買入時高」算賠售?一票愣:比賠錢還痛苦
▲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記者陳筱惠攝)
記者鄺鬱庭/綜合報導
有網友表示,自己一直對「賠售」的定義感到困惑,舉例說明,如果當初買房總成本600萬元(含稅金、裝潢、仲介費等),多年後社區行情已到1200萬,但他最後只賣1000萬,那到底是賠200萬,還是賺400萬?貼文引起熱烈討論。
原PO在PTT的home-sale板發起閒聊「比市價低,但比當初買入高,是賠售嗎?」自己總計花600萬買到房子,如今雖然行情高達1200萬,但若只賣1000萬,對比成本仍賺了400萬,可是少了行情價的200萬,讓他搞不清楚該算「賠」還是「賺」。
網友們紛紛留言,「是賠售呀,少賺就是賠」、「房市的賠售就是這樣定義,現在才知道嗎」、「少賺比賠錢還痛苦」、「股票每個人都用最高點算,不是大家都虧爆?」也有人調侃,「你數學是不是拿去上健康教育」、「只要高於成本賣出我都覺得沒賠」、「少賺要人命。」
還有人從房市角度補充,「比市價低就是賠售」、「實價登錄上一筆比你高,就會被定義成賠售」、「但實際上你還是賺錢,只是讓利給買方」、「按照房版邏輯,沒創新高都叫賠。」
另一派網友則安慰,「不賣不會賠,增貸再買一棟」、「房子少賺還好啦,通常週期很長,不會像股票隔天就翻倍」、「人生少賺的事多了去了,何必看不開」。也有人笑稱,「賠錢是不爽一陣子,少賺是不爽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