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場始祖」昔年賺60億 全面熄燈!網點3大致命傷

萬客隆全盛時期在全臺擁有12家分店,在臺經營長達14年後,於2003年全面撤出臺灣。(圖/中時資料照)

有「賣場始祖」之稱的萬客隆,全盛時期全臺擁有12家分店,光是內湖店年營收就高達60億元,經營長達14年,最終於2003年全面撤出臺灣。一名男子近日在社羣平臺分享萬客隆照片,直呼這是他的「回憶殺」,貼文一出也勾起不少7、8年級生的童年記憶,過去有網友分析萬客隆無法撐下去的3大關鍵原因,包括土地使用限制、地理位置不佳、當時尚未普及會員制度等。

原PO在Threads上傳2張照片,一張是「萬客隆 makro」大賣場的外觀,另一張照片則是萬客隆專屬會員卡,他問「有聽過『萬客隆』的請+1」,表示這間賣場對他來說充滿回憶。

圖爲萬客隆內湖店,當時民衆消費採買照。(圖/中時資料照)

萬客隆於2003年宣佈倒閉後,曾舉辦特賣會,不少民衆搶買便宜,許多貨架已被搬光。(圖/中時資料照)

貼文一出,立刻引發共鳴,不少人留言分享童年經驗,包括萬客隆曾規定進場顧客身高須達120公分,也有不少人曾在賣場打工,「高職時打工過」、「我還有過會員卡」、「以前最喜歡跟爸媽去逛萬客隆」、「小時候身高不夠還不能進去」、「我大學還在那裡打過工」。

萬客隆1990年進軍臺灣市場,定位爲大型會員制批發賣場,2003年結束營業前,曾舉辦清倉大拍賣,商品以市價5至7折出清,吸引大批民衆搶購。

至於萬客隆爲何撐不下去,有網友曾在PTT分析3大致命傷,包括土地使用限制,當時萬客隆的營業登記爲倉儲業,因此只能設在工業用地,導致賣場多半位置偏遠,不方便民衆前往;其次是地理條件劣勢,以及會員制度不符當時市場習慣,反觀家樂福、大潤發等對手主打免會員卡、購物門檻低,相較之下萬客隆限制較多,難以在臺灣站穩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