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不買三商壽?凱基金總經理楊文鈞曝併購考量

凱基金總經理楊文鈞。圖/魏喬怡

三商壽擬出售,市場點名中信金可能出手,凱基金2日法說會後,總經理楊文鈞被問及中信金若成功買到三商壽,臺壽就會超越凱壽,是否會擔心?楊文鈞表示,不會只爲了量而併購,「1加1大於2」纔會去買,市佔率是最後的考量。凱基人壽總經理郭瑜玲則表示,對於併購案不予置評。

楊文鈞表示,通常併購要從策略性和綜效性去評估,爲了量去並不見得能延續,他無法評論個案,但以買壽險來說,會考量投報率、CSM、保單的利潤、資產品質、資本適足性等,市佔率是排在最後,不是唯一的考量,凱基有自己的策略。

針對併購,楊文鈞認爲,如果今天併購只是爲了增加量,這不一定是一個好的事,因爲併購要花錢或者是換股,股權會產生稀釋,所以不能用併購來增量,會想買是因爲平臺的需求,比如說銀行分行不夠,可以買到分行的內容,在多的分行下可壯大保險事業,有必須要買的綜效或需要的因素,有可能是爲了買執照、買業務單位,要人才纔去買。

對於中信金子公司臺壽若併購三商美邦人壽,不論在FYP、資產都將一舉超越凱基人壽,是否擔心?楊文鈞以證券業爲例,很多時候證券業併購就是買平臺,市佔率會一下衝高但馬上就會流失。比如8%市佔率的公司去買一個2%的,買的那一天會變成10%,可是一年以後可能回到9%,然後又回到8%、7%,所以爲量而去買,不是最好的目標。

楊文鈞表示,其他出價的公司是不是有這樣的考量,他不知道,但如果凱基金控要做M&A的話,一定是從策略性跟綜效性去想,而不是爲了量或市佔率可以多一點。

楊文鈞表示,像凱基人壽今年FYP年成長5成,自體成長就很不錯,如果新臺幣沒有升得這麼快,其實今年凱基金控下每一個子公司團隊的經營成果他是滿意的。

凱基人壽是第一家符合新制的保險公司,因爲符合新制就會有外價金,外價金很多的時候,就不要浪費錢去做避險,所以避險率就可以往下降。過去每一家保險公司一年花這麼多錢去做避險,其實並沒有真的避到險,因爲不是說美元賣掉以後就換成臺幣,還是去買美元的東西,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把這些錢省下來做reserve,反而對於所有的保險公司都來得好。如果這個可以得到解決的話,不只是我們的利多,應該是每一個保險公司的利多。

法說會中,凱壽總經理郭瑜玲指出,今年上半年凱壽的避險前經常性收益率爲3.76%,較去年同期增加19基準點,避險成本3.06%,7月外價金算入的話,6月RBC是382%。

凱壽指出,在接軌ICS後經試算結果,凱壽會以150%爲管理目標,目前四階段措施試算都有符合。凱壽上半年的未實現損失主要來自債券,未來會在股票加碼,股利與去年差不多,70億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