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不動就慘了! 提前囤貨躲關稅 美零售商剉咧等

美國零售商擔憂,在通膨壓力下,消費者可能不願意掏錢。(圖/路透社)

川普政府加徵關稅的不確定性,不但讓全球多國政府感到苦惱,就連美國本土業者也是心驚膽跳。多家美國零售商都已提前增加庫存,以迎接即將到來的假期購物季。然而,在通膨壓力下,消費者是否仍願意爽快掏錢,成爲業界關注的焦點。部分業者擔心,如果銷售不如預期,恐怕將被迫透過折扣清貨,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

據財經新聞網站《GuruFocus》報導,美國部分企業的庫存成長已超越銷售增速。以Lululemon爲例,截至8月初,其庫存年增21%,但銷售預估僅成長3%至4%。Ralph Lauren同期庫存也增加了18%,其中部分爲關稅實施前的進口商品。分析機構Telsey Advisory Group的數據顯示,今年第2季服飾品牌的庫存年增6.2%,鞋類品牌增幅爲4.8%,而折扣零售商則高達 11.5%。

疫情過後,零售業者曾因供應鏈緊張而普遍囤貨,導致之後出現庫存過剩,且利潤受壓。儘管目前消費支出依然保持韌性,7月與8月的零售銷售仍穩定成長,但由於就業成長放緩與通膨持續,市場仍存隱憂。UBS分析師預測,未來幾個月商品價格將上漲5%至9%。如果消費需求減弱,零售商可能不得不透過打折促銷來清理庫存,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

根據諮詢公司資誠(PwC)調查,今年假期消費預計將年減5%,爲2020年以來首度出現明顯下滑。此外,84%的受訪者表示,未來6個月將減少支出。面對不確定的前景,零售商正謹慎調整庫存策略。例如,Academy Sports & Outdoors預先採購了價值1億美元的庫存,主打啞鈴與腳踏車等長年熱銷商品,以降低關稅衝擊。Ralph Lauren則選擇提前進口常態款式,例如襯衫與針織衫等,避免季節性商品造成庫存風險。

不過分析師也指出,雖然提前備貨會增加倉儲成本,但如果商品具長期銷售潛力,風險仍屬可控。Mizuho資深分析師David Bellinger直言,「只要商品最終能賣出,提前進貨就不是什麼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