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文化分享會連三年舉辦 兩岸學者齊聚上海交流

本次活動辦於座落在蘇河灣綠地的天后宮。記者陳湘瑾/攝影

「2025一帶一路媽祖文化分享會」11日於上海登場,來自臺北、上海和莆田等地的學者分享各地媽祖信仰的歷史脈絡與在地特色。活動連續舉辦三年,主辦方表示,每個城市的媽祖文化會因歷史發展而有所不同,希望藉此平臺讓大家相互瞭解。

由上海市長寧區臺辦和媽祖文化推廣空間「默空間」11日舉辦「2025年一帶一路媽祖文化分享會」,本次主題爲「城市文脈與媽祖文化沙龍」。講者從各自城市出發,講述各地媽祖文化特色,並有媽祖文化與地方歷史敘事主題圓桌分享。

臺灣媽祖文化研究協會理事長蔡相𪸩介紹北投關渡宮的發展沿革;南京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會長周文中講述媽祖文化在南京的傳承;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周金琰分享在遼寧媽祖宮廟的考察;華東師範大學非遺中心田兆元則提出爲何上海目前媽祖文化相對薄弱的觀察。

其中,莆田學院媽祖文化研究院中心主任曾偉介紹到,莆田市要建設媽祖文獻資料中心、媽祖文化數據庫等,並透過舉辦兩岸青年媽祖文化研習營等形式,促進兩岸文化交流。

本次主辦活動的默空間,已連續三年舉辦一帶一路媽祖文化分享會。默空間主理人楊妍蓁表示,觀察到每個城市的媽祖文化會因歷史發展而有所不同,因爲想要有更多瞭解,所以每年都會找來自不同城市的媽祖文的研究者來分享,希望藉此平臺讓大家相互瞭解。

談到兩岸媽祖文化交流,長期研究媽祖信仰的蔡相𪸩在會後接受採訪時表示,大陸想要增進兩岸的瞭解,所以願意將原本視爲宗教迷信的這一塊去做開放。基本上兩岸媽祖文化交流是由大陸這邊主動來推動的;而從文化角度來看,媽祖信仰是從福建傳到臺灣,會有臺灣人從祖輩聽到媽祖是哪裡來,會有種好奇,有機會也願意回到祖廟參訪。

針對大陸在宗教方面的管理,蔡相𪸩認爲,大陸希望維持跟臺灣的關係,所以會讓媽祖文化等在合法狀況下運作,但又不希望變成迷信,因宗教活動帶來的人潮,會擔心進一步引發爲社會事件等。在嚴格的宗教管理下,以「文化」來運作的話則相對可以放鬆,「在國家法令、社會需求、推動兩岸關係等心情混合下,不能宗教,只能定位做文化。」

臺灣媽祖文化研究協會理事長蔡相𪸩。記者陳湘瑾/攝影

本此主辦活動的默空間,已連續三年舉辦一帶一路媽祖文化分享會。圖爲默空間主理人楊妍蓁。記者陳湘瑾/攝影